文档详情

Wellens 综合症-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特殊情况.ppt

发布:2017-08-08约1.25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ellens 综合征 历史 1982年W ellens发现并提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胸痛发作后,心电图胸前导联可以出现持续的特征性T波改变及演变,提示左前降支的近端严重狭窄(50%)。此后,人们将其命名为心电图W ellens综合征,又称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LA D coronary T-w ave syndrom e)。 临床特点: 发生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胸痛发作后,心肌损伤标记物正常,或有轻度升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部分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前壁运动减弱,可以在数天或数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狭窄50%,多数有严重狭窄,表现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伴有侧支循环,提供持续供血,避免了大面积的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点: 特征性T波改变:①主要出现在V2、V3导联(少数可扩延至V1、V4~6导联),T波可呈双支对称性深倒置,还可呈T波正负双向;②无病理性Q波及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③无明显ST段偏移; 特征性T波的演变:患者心绞痛再发作时,已存在的T波倒置可能程度加深、伪正常化,或因进展为急性心梗而出现ST段的显著抬高;如患者不再发生心绞痛,则T波倒置的程度逐渐减轻,直到恢复直立,上述演变过程可以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T波特征性改变当心绞痛再次发作之后可以重复。 患者男、42岁,因发作性胸痛20min入院。 A.入院时患者胸痛已经缓解,心电图V2导联出现T波双向,V3导联出现T波深倒置,不伴QRS波及ST段改变; B.1周后T波形态大致恢复正常 A.与图3为同一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端狭窄90%; B.在前降支近段狭窄处植入支架 产生机制, 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①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多数学者认为,当左室前壁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引起T波特征性改变,而T波的演变则反映了缺血区顿抑或冬眠心肌功能的恢复情况。随着心肌缺血的改善,T波倒置程度逐渐变浅,室壁运动障碍得到改善,心功能逐渐恢复; ?②有人观察到,在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心肌损伤标记物轻度增高,说明心肌有损伤、坏死,这种损伤、坏死因深度浅(较心内膜下心梗还要浅),不足以引起QRS波及ST段像 ST段抬高型心梗那样的动态演变过程,只能够引起T波的特征性演变,是心肌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意义 提高对Wellens综合征心电图T波改变的认识,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 ①Wellens综合征的出现说明左前降支冠脉近端有严重狭窄; ②这种UA属高危心绞痛,不进一步治疗很可能进展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③常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应当早期行冠脉成形术或冠脉搭桥术,Wellens综合征是强烈的适应证,患者可从中获益,避免进展为心肌梗死。 ④临床大夫一定要认识这一综合征,这种病人禁忌行运动试验和其他心脏负荷实验,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心梗甚至猝死。? 鉴别诊断 典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引起T波改变的其他疾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