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性冠脉综合症课件.ppt

发布:2017-08-18约5.22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 病例 患者迟军虎,男55岁,因为“突发胸痛半小时” 入急诊,神志清、痛苦貌,血压135/85mmhg、心率80次/分钟,律齐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7年,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梗。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前壁心梗”.急诊行冠脉造影术,术中见左前降支中段关闭,予抽吸血栓,行PTCA+支架一枚置入,术中出现再灌注及心律失常,一过性低血压,予多巴胺处理,支架植入后病变血管血流恢复T1M1三级,术后于入ICU。 入ICU治疗:1克赛 0.4 Q12H (术后6小时) , 2阿斯匹林 300MG QD,3 波立维 75MG QD,4 立普妥 20MG QD 心激酶谱,TNI检查: AST LDH CK CK-MB HBDH TNI 3月27日12:00 240 737 3527 205 705 弱阳性 3月27日17:51 380 1407 4309 170 1367 阳性 3月28日18:50 141 1000 942 55 1046 阳性 TIMI血流分级 TIMI血流分级为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缩写为TIMI)在临床试验中,用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评价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标准,分为 0级(无灌注):血管闭塞远端无前向血流; 1级(渗透而无灌注):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但不能充盈远端血管; 2级(部分灌注):造影剂可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充盈及清除的速度较正常冠状动脉延缓; 3级(完全灌注):造影剂完全、迅速充盈远端血管并迅速清除。 TIMI 0级和1级表明冠状动脉未再通;TIMI 2级和3级表明冠状动脉再通(再灌注)。 定义 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 病理 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聚集,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导致病变远端血管完全性或非完全性闭塞,发生心肌缺血或原有心肌缺血恶化或发生心肌梗死 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或内皮损失基础上的冠脉血栓形成是其病理生理基础 何谓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不可预测的破损(破裂或糜烂)所导致的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以及血管性死亡等事件的基础疾患。 分型 ST段抬高的ACS 通常发生于富含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的红血栓所致的完全性冠 脉闭塞的情况下 非ST段抬高的ACS 通常发生于富含血小板的由血栓所致的非完全性冠脉闭塞情 况下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CK-MB≥ 正常上限的两倍) 不稳定心绞痛( CK-MB正常或小于正常的二倍) 发病机制 ACS的诊断 临床表现 心电图 血心肌标志物 其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等的评价 临床表现 心绞痛的类型和发作方式 休息性胸痛,尤其既往48小时内有发作者 胸痛持续时间 持续胸痛20分钟 发作时硝酸甘油缓解情况 含硝酸甘油后短期胸痛不缓解 心电图 急性心梗心电图变化 超急性期:几分钟~几小时 急性期:几小时~几天(S-T抬高可往往在2周内消失,超过1~6个月未恢复,可考虑室壁瘤) 6小时候可能出现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 T波可与2周后恢复直立,也有终身倒置 急性心梗心电图 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 T波改变:振幅下降,低平,倒置,双向 T倒置反应急性心肌缺血 ST改变:抬高或压低 兼有死亡率高,抬高心梗率高,压低再发心梗率高 血清心肌标记物及其检测时间  心肌标记物 对于早期就诊病人,心肌酶谱正常应注意其是否在“空白时间窗”内 一旦诊断为STEMI,应尽早再灌注治疗,不必等待心肌梗死的生物学指标 系列的心肌酶谱监测可以用作再灌注治疗后再通的无创性指标 临床疑有再发心肌梗死,则应连续测定存在时间短的血清心肌标志物,例如肌红蛋白、CK-MB TNI在心肌含量丰富,是CK-MB的13倍,具高度特异性 ACS患者的即刻处理 氧气吸入:2-4L/min (即刻) 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 阿斯匹林:300 mg,嚼服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舌下喷雾 吗啡:3 mg IV,(假如胸痛不能被硝酸甘油缓解) 12导心电图 简短而有目的病史、体检,重点:溶栓适应 采集血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