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焊接应力与变形.pptx
第四章焊接应力与变形;第四章焊接应力与变形;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a)热应力(温差应力);(b)残余应力;;(c)相变应力;自由变形:当金属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或发生了相变,其尺寸和形状就要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没有受到外界的阻碍而自由的进行。;内部变形:当金属物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受到阻碍,把未表现出来的那部分变形,称为内部变形;把表现出来的变形成为外观变形。;;金属在焊接过程中,其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都会发生复杂的变化,为了分析问题方便,对金属材料焊接应力与变形作以下假定:
1.平截面假定:假定构件在焊前所取的截面,焊后仍保持平面。
2.金属性质不变的假定:假定在焊接过程中材料的某些热物理性质(如:线胀系数、比热容、热导率等)不随温度而变化。
3.焊接温度场假定:假定焊接温度场不随时间而改变。
4.金属屈服点假定:;在500℃以下,屈服点σS与常温相同,不随温度而变化;
500℃~600℃之间,屈服点σS迅速下降至零;
600℃以上时呈全塑性状态,即屈服点为零。
——加热时按此规律进行变化,冷却时也按此规律进行变化;1.焊件的不均匀受热:
2.焊缝金属的收缩:
3.金属组织的变化:钢在加热与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可得到不同的组织,这些组织的比体积不一样,由此造成焊接应力与变形。
4.焊件的刚性和拘束:焊件自身的刚性及受周围的拘束程度越大,焊接变形越小,焊接应力越大。;焊件的不均匀受热;图4-3钢板条中心加热和冷却时的应力与变形
a)原始状态b)、c)加热过程d)、e)冷却过程;图4-4钢板边缘一侧加热和冷却时的应力与变形
a)原始状态b)假设各板条的伸长c)加热后的变形
d)假设各板条的收缩e)冷却后的变形;★在长板条正中加热不均匀时的应力和变形;;;;第三节焊接残余应力及分布;纵向应力σx:沿焊缝方向上的应力
横向应力σy:垂直于焊缝方向上的应力
σz:厚度方向上的应力;(1)σx在纵向上的分布;图4-8不同长度低碳钢板焊接纵向应力分布;(2)σx在横截面上的分布;(3)圆筒环形焊;;两块平板对接焊件,其纵向应力的分布是焊缝及其附近的塑性变形区为拉应力,两侧???压应力。
若沿焊缝中心将构件一分为二,相当于板边堆焊变形、向外侧弯曲;;焊缝焊接有先后之分,不同时完成。先焊先冷(受压应力),后焊后冷(受拉应力)。同时,先冷却的部分有限制后冷却部分的横向收缩。;123;σs;(3)总的σy;厚板中的残余应力:σxσyσz
三者均在厚度方向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的焊接工艺差别很大;;;(2)厚板对接焊多层多道焊的三向残余应力;;内应力:焊缝及近缝区,拉应力;远离焊缝,压应力
外应力:
总应力:内应力+外应力;塑性材料: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无影响;脆性材料:材料发生局部破坏,有影响,降低静载强度;焊接应力稳定性:即焊接应力是否会在长期存放过程中随时间变化,而影响已经加工完毕的工件尺寸的精度。
;原因:焊件在不经过焊后消应力处理,内部存在着相互平衡的应力,当进行机械加工时,如切削掉焊件的一部分承受残余应力金属,则焊件会重新变形(二次变形)以使残余应力重新分布来保持平衡,焊件不断的切削,就会不断的变形,加工精度难以保证。;造成构件尺寸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蠕变和应力松弛;
二是不稳定组织的存在。
为保证尺寸稳定,焊后要进行热处理,使组织稳定,并使残余应力消除,然后再进行机械加工。;受压焊接柱的弹性区与拉伸残余应力相对应,如果能使残余拉应力区远离截面中性轴,则会大大提高有效截面惯性距,从而提高临界应力。;图4-21残余应力对焊接杆件受压失稳强度的影响;;刚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伸长单位长度所需的外力。;;外力作用消失,各区的应力均匀下降;假使构件中存在着与外力方向一致的内应力,而内应力的数值又达到,则在外力作用下刚度将降低,而且在卸载后构件的原来尺寸也不能完全恢复。
刚度的降低程度与b/B的比值有关,b所占的比例越大,对刚度的影响也越大。;(2)拉伸残余应力;即焊接构件经过一次加载和卸载后,如再加载,只要其大小不超过前一次,内应力就不再起作用,外载也不影响内应力的分布。
只适用于静载,对频率较高、次数较多的变载荷另当别论,;第四节减小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图4-22容器接管焊缝;图1-18;采用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和方向;图4-24拼接焊缝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图4-25带盖板的双工字梁结构焊接顺序;图4-26对接工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