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点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 的方程叫做
二元一次方程 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 消元
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
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
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
法,简称代入法。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
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
减法。
8.3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根据给出的应用问题,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三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求出问题的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查结果是否合理.
本章的重点是: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 代入法,加减法以及列一次
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本章的难点是:
1.会用适当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
一次方程组;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次方程组.
相交线与平行线
1、定义、命题、公理、定理
2、余角、补交、对顶角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点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
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 4 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
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 2 对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5.1.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 4 个角都是 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 a⊥ b,AB ⊥CD 。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2 平行线
5.2.1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
平行,记作:a∥ b。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
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
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方法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方法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
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
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
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5.4 平移
⑴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
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
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
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整式乘法
本章重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特别是对幂的运算及乘
法公式的应用要达到熟练程度. 本章难点是:对乘法公式
结构特征和公式中字母意义的理解及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
1.幂的运算性质,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
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2.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或除以)
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熟练地运用它们进
行计算.
3.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 能灵活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