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体育 课时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体育课时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体育课,主要内容包括《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具体包括:篮球基本姿势的掌握、运球技术的练习、传球技术的训练以及防守技术的初步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4.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等,对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然而,对于篮球这一项运动,大多数学生可能还处于初学者阶段,对篮球的基本姿势、运球、传球等基本技术动作的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普遍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尤其是对篮球这样的团队运动。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观察和模仿,需要教师提供明确的示范和指导。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动作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首先是动作协调性不足,导致动作不流畅;其次是身体协调能力较差,难以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自信而害怕犯错,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耐心指导,通过分解动作、逐步练习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要领。
2.通过分组练习,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比赛中练习传球和运球。
3.运用游戏法,如“运球接力”和“传球挑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篮球比赛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比赛氛围和动作技巧。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前一周,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预习资料,包括篮球运动简介、基本姿势图解和视频教程。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如何正确运球和传球”,设计问题如“运球时脚应该如何站位”、“传球时手部动作有何讲究”等。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反馈和作业提交情况,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资料并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篮球基本技术动作。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列表提交至微信群。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篮球明星比赛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篮球基本姿势、运球和传球的技术要领。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运球和传球练习,每组轮流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并提供纠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动作要领。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尝试改进自己的动作。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同伴或教师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篮球技术动作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家庭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家练习运球和传球。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篮球训练书籍和在线教程,供学生课后自学。
反馈作业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练习视频或照片,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在家练习并记录自己的进步。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篮球知识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练习过程,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方向。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通过课前预习、课中练习和课后拓展,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篮球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体育兴趣。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动作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篮球的基本姿势,包括站立、行走、跳跃等。在运球方面,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等基本动作,并且运球动作的流畅性和稳定性有所提高。在传球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胸前传球、肩上传球等基本传球技巧,传球准确率有所提升。
2.身体素质提升:
通过篮球运动的练习,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跳跃、奔跑、转身等动作,这些动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和协调性。长期坚持篮球练习,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得到持续提升。
3.团队协作能力: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