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习题集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一、填空题:
1.数量关系,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
2.理论,确定,定量,随机
3.数学方法
4.理论,应用
5.单方程模型,联立方程模型
6.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7.解释变量
8.外生经济,外生条件,外生政策,滞后被解释
9.经济行为理论
10.时间序列,截面数据,虚变量
11.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12.对模型进行识别,估计方法的选择
13.经济意义,统计,计量经济学,预测
14.序列相关,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
15.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
16.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与比较静力分析
?
二、单选题:
1.B
2.C
3.C
4.B
5.B
6.B
7.A
8.B
9.B
?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
四、名词解释:
1.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2.虚变量数据也称为二进制数据,一般取0或1。虚变量经常被用在计量经济学模型中,以表征政策、条件等因素。
3. 是指两个以上的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序列之间表现出来的随机数学关系,用相关系数来衡量。
4.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在行为机制上的依赖性,作为结果的变量是由作为原因的变量所决定的,原因变量的变化引起结果变量的变化。因果关系有单向因果关系和互为因果关系之分。
?
五、简答题:
1.答:
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2.答:
(1)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看;
(2)从计量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科中的地位看;
(3)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看;
(4)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过程看。
3.答:
(1)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2)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3)要考虑所以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一个解释变量都是独立的。
4.答:
(1)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经济行为理论。
(2)也可以根据变量的样本数据作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作为建立理论模型的依据。
(3)在某种情况下,若无法事先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那么就要采用各种可能的形式试模拟,然后选择模拟结果较好的一种。
5.答:
时间序列数据是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截面数据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
6.答:
成功的要素有三:理论、方法和数据。理论: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行为理论,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方法和计算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工具与手段,是计量经济学不同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科学的主要特征;数据:反映研究对象的活动水平、相互间以及外部环境的数据,或更广义讲是信息,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原料。三者缺一不可。
7.答: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的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序列之间表现出来的随机数学关系,用相关系数来衡量。
因果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在行为机制上的依赖性,作为结果的变量是由作为原因的变量所决定的,原因变量的变化引起结果变量的变化。因果关系有单向因果关系和互为因果关系之分。
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一定具有数学上的相关关系。而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并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
8.答:
相关分析是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的数学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实现。回归分析也是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它着重判断一个随机变量与一个或几个可控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第二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上) 一、填空题:
1.在解释变量中被忽略掉的因素的影响,变量观测值的观测误差的影响,模型关系的设定误差的影响,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
2.零均值,同方差,无自相关,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相互独立(或者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
3.随机误差项,残差
4.
5.有效性或者方差最小性
6.线性,无偏性,有效性
7.提高样本观测值的分散度,增大样本容量,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8.3个
9.拟合优度检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10.被解释变量观测值与其均值,被解释变量其估计值与其均值,被解释变量观测值与其估计值
11.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
12.n≥30或至少n≥3(k+1)
13.n≥30或至少n≥24
14.直接置换法、对数变换法和级数展开法。
15.Y*=1/Y X*=1/X ,Y*=α+βX*
16.Y*=ln(Y/(1-Y)),Y*=α+βX
?
二、单选题:
1. B
2. D
3. B
4. C
5. A
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