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南开大学]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pdf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0题,6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2分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学生答案:D得分:2分
2.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1848年欧洲革命
C巴黎公社
D俄国二月革命
学生答案:C得分:2分
3.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因此,
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学生答案:B得分:2分
4.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学生答案:B得分:2分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D实践本质问题
学生答案:C得分:2分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学生答案:A得分:2分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一观点()
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
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学生答案:B得分:2分
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
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适应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的需要
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学生答案:D得分:2分
9.在资本家工厂生产的商品价值C+V+M中()
(A)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C、V、M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
(C)C、V是转移的旧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D)C是转移的旧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