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炼句资料.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炼句资料第1页/共42页导入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百炼为字,千炼成句 。 ——皮日休 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第2页/共42页 一字之师之一 《屈原》中婵娟怒斥宋玉: “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沫若同演员张瑞芳商量,改为:“你是没有骨气无耻的文人!” 演员张逸生,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事后郭沫若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这件事,尊称张逸生为“一字之师”。第3页/共42页 一字之师之二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 ——李东阳《麓堂诗话》第4页/共42页 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很动人。 “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第5页/共42页 《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而各种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第6页/共42页 富有生命力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第7页/共42页 一年秋天,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里偶尔拾到一本笔记,打开来一看,扉页上写有一联: 路 在 何 方 路 在 脚下 年年失望年年望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难成事事成 处处难寻处处寻 终于找到了欲了结生命的人,原来是位姑娘。原来,这位姑娘在高考三次都落榜的时候,爱情又遭遇挫折,于是万念俱灰,心生去意。 春来春又去春去春又来花谢花还开 花开花还谢第8页/共42页一、选词 (一)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中心词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歌声”是名词,“胜利”就是定语。第9页/共42页 如果中心词是动词,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静静地听”,“听”是动词,“静静”就是状语。 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第10页/共42页 读《生命.生命》 举例谈谈你认为用的最好的一个定语和一个状语。 第11页/共42页(二) 句子与动词 P100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水” ,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你最欣赏哪一个动词?第12页/共42页(三) 创作短文,实际体验 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不同的动词会使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第13页/共42页 用一两句话描述某人在某种情境下的神情或动作。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 第14页/共42页 参考示例: 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 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 第15页/共42页 选词——选择词语的基本要求 1、准确朴实。“辞达而已矣”(孔子) 朱自清《背影》:“他给我(找、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叫、要、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第16页/共42页 2、简洁有力 遣词用字不要繁冗拖沓,而应简约有分量。文章题目和新闻标题受字数限制,在简洁有力方面要求很高。哭泣的原始森林用“哭泣”一词就把我国云南珍贵的原始森林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