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分析.pptx

发布:2022-04-11约5.28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1)台上坐着主席团 (2)台上演着梆子戏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实例(1)和例 (2)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句式,即“NPL+V+着+NP”是一个多义的格式。那么,造成这一句式多义的原因是什么呢?变换分析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就需要用语义特征分析来解释。;[A]: [C]: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病人 —— 病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写着字 ——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儿 —— 画儿挂在墙上 门上贴着对联 —— 对联贴在门上 石头上刻着字 —— 字刻在石头上 [B]: [D]: 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门外敲着锣鼓 ——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 —— 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 大厅里正在跳舞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烟囱里冒着黑烟——烟囱里正在冒黑烟; 仔细研究会发现,[A]式里的动词“坐、站、躺、写、挂、贴、刻”等虽然各自表示的具体意思不同,但都含有共同的语义成分,都含有“附着于某物”的意思。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 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 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 一点或几点。 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 刻: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 花纹、文字或痕迹。 而[B]式里的动词“演、敲、下、跳、上、冒、干、炒”等,都不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 ;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是“NPL+V+着+NP”句式,而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NPL+V+着+NP NP+V+在+ NPL 而: 台上演着梆子戏——×梆子戏演在台上 因为“NPL+V+着+NP”这个格式里的动词不同,它 们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具有“附着”义的动词才可以 做如是变换。; 如果我们把[A]式里的动词记为Va,把[B]式里的动词记为Vb,这两类动词的差别就在于: Va【+附着】 Vb【-附着】 正因为Va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所以[A]式可以变换为[C]式;Vb不具有这种语义特征,所以[B]式不可以变换为[C]式。 由于引进了语义特征的观念,把动词按语义特征分为更小的类,就有可能将[A] [B]两式从格式上进行分化: [A] NPL + Va + 着 + NP [B] NPL + Vb + 着 + NP 这样的分析就是语义特征分析。 ;现代汉语里存在着这样一种名词性词语“NP”带上“了”的句式,即: NP了 如:大学生了 团长了 六十岁的人了 春天了 大姑娘了 老夫老妻了 但并不是所有名词性词语都能进入这一格式: 桌子了 钢笔了 电灯了 饭碗了 香烟了 为什么有的能进入?有的不能? ; 能进入“NP了”句式中的名词性词语从意义上看都具有推移性。团长:班长——排长——团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这一类名词性词语可以描写为: NP【+推移性】 具备【+推移性】语义特征的名词就能进入“NP了”句式。“桌子、电灯、香烟、钢笔、饭碗、儿子”等不具备【+推移性】语义特征,所以不能进入。 有些名词本无推移性,但在特定语境中可临时带上推移性,因而也就可以进入这一格式。如: 北京了。 23号了。 ;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义特征分析着眼于分析概括同一句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同一关键位置上的词(总是属于某类实词中的一个小类)所共有的语义特征,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式之所以独具某些特点、之所以能足以将该句式跟与之同构的句式加以分化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同形句式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可靠的语法、语义依据。; 思考: 1.为什么“大学生了、团长了、六十岁的人了、春天了、大姑娘了、老夫老妻了”可以说,而“桌子了、钢笔了、电灯了、饭碗了、香烟了” 却不能说? 2.为什么“很中国、很淑女、很青春”可以说,而“很桌子、很钢笔、很学校” 却不能说?;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句法结构分析的内容;一、语义角色 ;(二)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关系 二者分属不同层面。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对应不是固定的。 (1)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 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