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1.1.2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讲解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类型及其在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教学设计将重点讲解共价键的概念、特点以及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实例,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为后续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特性,学生将发展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能够从分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和预测物质的性质。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有机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将增强其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提升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和特点。他们还了解了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分类。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二学生通常对有机化学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有机化合物的实际应用感兴趣。他们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并分析复杂的化学结构。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偏好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有的则喜欢通过理论推导和模型构建来理解化学概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共价键的电子分布、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结构方面遇到困难。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惑,特别是在分析和预测有机化合物性质时。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共价键概念。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化学选择性必修3》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含有机化合物共价键结构的图片、分子模型图表以及相关教学视频。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模型套件,如分子模型构建工具,确保安全使用。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实验操作区和讨论区,以便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有机化合物共价键的基础知识PPT和相应视频,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共价键的定义、形成及分类。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区别是什么?”、“共价键的类型有哪些?”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共价键的概念和类型。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为课堂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塑料、药物等,引发学生对共价键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共价键的类型(如单键、双键、三键)及其在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类型的共价键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共价键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实例分析共价键的作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中的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详细讲解共价键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共价键的概念。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共价键相关的练习题,如绘制不同有机物的结构图,分析其共价键类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和书籍,如有机化学网站、共价键研究论文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反馈,指出其理解上的不足。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巩固对共价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加深对有机化学的认识。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找出不足之处。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