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测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提升训练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版高考地理测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提升训练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 作者:
———————————————————————————————— 日期:
提升训练4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为增加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2015年12月,北印度洋上一项有中美英等国科学家参与的“打穿地壳和地幔边界”的钻探活动正在进行。据此完成第1~2题。
1.科学家“透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是( )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物质相态的变化
C.化学元素分布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2.“打穿地壳和地幔边界”中的边界是指( )
A.软流层 B.岩石圈
C.莫霍面 D.古登堡面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考查地球结构划分依据。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的依据主要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通过不同的变化划分为两大界面:古登堡面和莫霍面,从而分为三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第2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根据地球内部结构划分依据,莫霍面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和地幔。
下图为某地区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D.莫霍面是岩浆发源地
4.喜马拉雅山上有大量石灰岩分布,说明该地区( )
A.目前变质作用强烈
B.曾经地势低洼
C.有过强烈的火山喷发
D.冰川广布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地壳厚度不均,A项正确。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B项错误。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项错误。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D项错误。第4题,考查岩石的成因。石灰岩是在外力作用下由海相沉积物形成的。B项正确。
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据此完成第5~6题。
5.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6.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和地球的生物圈关系密切,C项正确。第6题,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项错误。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项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项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它们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也较密切,D项错误。
2017年9月23日,菲律宾发生里氏5.0级地震,震源深度190千米。读地球圈层结构图,完成第7~9题。
7.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C、D之间的界面后( )
A.横波和纵波都增速 B.横波和纵波都减速
C.横波加速、纵波减速 D.横波减速、纵波加速
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B表示的水圈主体是陆地水
B.图中C和D两层相加就是岩石圈
C.A所代表的大气层的最低气温在高层大气中
D.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下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9.把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石 ④矿物 ⑤矿产 ⑥地壳
A.②→⑤→①→④ B.②→④→⑥→①
C.②→④→①→⑥ D.②→④→③→⑤
答案7.B 8.C 9.C
解析第7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据图可知,C为地壳,D为地幔,两者界线为莫霍面。结合题干信息“地震波自下向上”可知,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减小。故选B项。第8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据图可知,B为水圈,A为大气圈,C为地壳,D为上地幔。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是全部的上地幔。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及岩石圈上部,故选C项。第9题,考查地壳的物质组成。根据题意,结合地壳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岩石组成地壳,可得②→④→①→⑥,故选C项。
有机宝石琥珀是裸子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后形成的一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内部含有动植物的包裹体。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琥珀存在的岩石类型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1.与琥珀相伴而生的能源资源最有可能是(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