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欧佩克和世界石油市场.pdf

发布:2024-12-13约1.7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欧佩克和世界石油市场

卡特尔——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OPEC)。

1960年,当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5个产油国组

成该组织时,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即使到1973年成员国扩大到了13个,

新加入的8个国家是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尼

日利亚等依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1973年的阿—以战

争,为了报复以色列和西方世界,几乎完全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欧佩克骤然大

幅度削减石油出口,致使世界原油价格从1973年2.91美元/桶,暴涨到1974

年的10.77美元/桶。这一意外事件让欧佩克看到了组建卡特尔的诱人前景,因

此,即使战争结束后,欧佩克继续执行限产保价政策。1978年,伊朗发生革

命,这个原来占欧佩克石油出口20%的国家一段时间内石油生产陷于瘫痪,紧

接着两伊战争爆发,许多石油设施受到破坏,世界石油价格进一步在80年代初

上升到40美元/桶左右。所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欧佩克让世人领教了卡特

尔的威力,作为一个成功的步特尔的特例,欧佩克须将其成功归于以下几个得

天独厚的条件。

1.石油的需求弹性在短期内是很低的。在相当长时间内,石油价格是如此

低廉,人们从没考虑过节约能源。当油价一夜暴涨,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马上

改变已有的高耗能的轿车、取暖设施、生产设备等,所以欧佩克略微限产就会

带来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2.欧佩克成员国数目不大,但其石油产量占了全世界的20%以上,其中4

个核心国家又占了欧佩克石油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这给欧佩克带来两个有利

条件:一是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给弹性很小,在70年代,其它地区油田基本上

已满负荷运转,而开发新油田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外来厂商进入的危险并不

大;二是成员国不多,核心国更少,卡特尔内部协调问题还不难解决。再加上

这是一个有政府作后盾的合法卡特尔,其稳定性非私人地下卡特尔可比。

3.石油这种产品产量的可控性很强。石油埋在地下,不会消失、不会腐

烂,产量多少完全可以控制,即使开采以来,运输、贮藏成本也不太高,出口

量也很容易控制。从这一点,大家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受欧佩克成功的启发和鼓

舞而成立的中美洲香蕉卡特尔就不那么成功。

然而,从1982年起,形势发生了逆转,欧佩克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

了。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回落到每桶12.52美元。这表明卡特尔三大难题开

始起作用。首先,卡特尔内部欺骗时有发生,使实际产量大大超过限产计划,

并且几个国家一直为市场份额的分配争执不休,从80年代超,产量配额对各个

国家的约束力越来越小。为限制成员国超产,欧佩克不得不一再调低生产限

额,因此形成了一个“超产—限产—再超产—再限产”的怪圈。其次,世界其

它地区的石油产量在高价格的鼓励下开始高速增长,如墨西哥油田、阿拉斯加

油田等,即使开发成本是中东油田二十多倍的英国北海油田在油价超过三十美

元/桶时也开始盈利,从1977年到1985年,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上升了60%

以上;最后,欧佩克的限产保价政策将消费者短期内的低需求弹性在长期内

“拉”大了,消费者的节能措施和寻找石油替代品的努力大大降低了对高价石

油的需求。从1982年起,油价开始节节下滑,从32美元下降到1984年的27

美元,到1987年又隆至18美元,此后一直在15~18美元附近波动。

现在,欧佩克依然每两年开一次会,但作为一个各怀想法的利益聚合体,

欧佩克很难再通过达成或实施协议来控制产量和价格了。其成员国基本上是独

立地做出生产决策。世界石油市场具有相当大的竞争性。在稳定世界石油市场

价格方面,欧佩克已不再能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根据总体通货膨胀调整的

原油价格现在与欧佩克成立之前一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