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摘要: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一种从生物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的统一来看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医学模式。它出现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辩证否定。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第一次表达了这种医学模式的基本思想。1977年美国医学家G.L.恩格尔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在医学界引起广泛注意,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探讨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理论与实践。这种新医学模式的特点是,沿着系统论思路,把人理解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属性的统一体,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是生物学过程,而且有心理和社会的因素,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相统一的整体水平来理解和防治疾病。它主张在已有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研究和调控,相应地发展了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医学社会学和社会医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