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式议题教学提升中职思政课吸引力的实践探究.docx
以体验式议题教学提升中职思政课吸引力的实践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明确提出,在中职思政课程实施中,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进行教学,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其进行活动体验、合作探讨。议题式教学、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逐渐成为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流教学模式。
目前,就当下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执行课标要求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议题设置生硬。部分思政课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缺乏解构能力,简单地以教材中的框、目的标题作为议题,与学生就读专业结合程度低,难以解决服务学生专业成长的目标。二是学习兴趣较低。习惯了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思政课教师,在新一轮教改中,尚未及时跟上节奏。为了完成设定的议题,常以提问的形式与学生互动,忽略了创设合适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导致主动参与互动的学生越来越少,学习兴趣越来越低。三是目标达成度低。迫于学科考核压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通常以知识性目标为主,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记住知识点就可以了”,因此疏于设计真正引起学生共鸣的体验活动,从而导致情感目标及行为目标的达成度较低。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教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笔者在思政课教学中,结合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灵活设计议题,探索“体验式议题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体验参与,改善议题设置生硬、学生参与率低及目标达成度低等问题,营造了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
一、体验式议题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议题教学集体验式教学与议题式教学于一体,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具身认知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具身认知理论则指出认知是一种身体深度参与的活动,个体的身体及其活动,以及身体对环境的知觉、体验,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在体验式议题教学课堂中,教师选取富有思辨性、成长性、延展性和主题性的议题,这些议题通常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的,从而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愿。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教学情境呈现议题内容,将道德教育具体化,通过创设情境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更深刻地体会道德的意义。
二、体验式议题教学在思政课堂中的作用
(一)提高思政课针对性
体验式议题教学的前提是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议题,并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体验。议题设置应能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思政课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既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又能将课程知识与专业、职业融合,使思政教育生活化。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体验式议题教学立足于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的学科要求,结合电商专业特点、行业发展及一年级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通过平行的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发现,采用体验式议题教学的实验班学生的参与率、抬头率和吸收率大幅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的平均成绩高于普通班。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用好体验式议题教学,需要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并丰富思政知识储备,分析文件政策,解构教学资源,这个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
三、体验式议题教学的实践
(一)体验式议题教学的设计思路(图1)
笔者在电商专业的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原则,基于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及教学规律,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及专业特性,围绕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活动线四线进行教学设计,其中,议题是纽带,情境是载体,活动是路径,任务是旨归。
一是以议题线为主导,科学设定议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职场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主议题统领全课,子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建构新知。
二是以情境线为载体,遵循三贴近原则,选取具有时代性及专业特点的鲜活案例,把理论落细落小,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是以活动线为路径,设计角色体验、游戏体验、表达体验、感观体验等多种体验式活动,综合调动学生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五感,使学生在自主探讨、感悟内化、实践体验中内化知识。
四是以任务线为旨归,议题、情境、活动的设计最终都指向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