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系列第八章_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根本问题是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是什么。 在我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中,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早已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不仅带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带动了相关50多个产业产品价格的迅速上涨,并带动整个市场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物价上涨应该是近几年来房价快速上涨的传导结果。当宏观经济中的价格上涨最后传导为食品价格上涨时,就预示了国内物价水平将可能全面上涨。可以说,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只是这轮价格上涨的最后一端。 银行信贷仍超高速增长时,我们更要密切关注CPI上涨压力或通胀压力。 二元经济结构 输入性 体制性 * 3、制造业成本(生产者价格指数)指数PPI (亦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者物价指 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格的平均变化的指 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 的一个。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 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 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 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 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 任何的加工;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 加工;三、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 续。 *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 PPI能够反映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推算预期CPI,从而估计通胀风险。 总之,PPI上升不是好事,如果生产者转移成本,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扬,通胀上涨。如果不转移,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有下行风险。当然,低于50%,也意味着经济不景气。 * 4、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五个扩散指数即新订单指数(简称订单)、生产指数(简称生产)、从业人员指数(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简称存货)加权而成。 *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而其中的就业指数更常被用来预测失业率及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表现。 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 * 意义 采购经理指数(PMI)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基于对采购经理进行调查的PMI数据从理论上讲能够反映市场的变动情况,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对比、与行业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均显示一定的相互关联或者一致性,因此,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方面、企业经营方面、金融投资活动方面体现很好的应用价值。 采购经理指数(PMI),作为国际通行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许多国家通常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汇率、股指等并行,用来分析经济走势、帮助进行各种投资决策、进行阶段性研究预测等等,已成为政府、银行、企业、各类金融机构以及财经媒体广为应用的重要信息之一。 * 作业: 1、中国2011年的GDP构成分析 2、中国1980--2011年的GDP变化趋 势及增长率分析 3、中国2011年的CPI、PPI和PMI变化趋势分析 跟踪经济热点, 增强学习兴趣, 巩固课本知识。 * 2007-2-28 * 本章小结 本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的核算问题,这是经济分析的基础; 关键概念: GNP GDP 国民原则 国土原则 存量 流量 劳动力人口 失业率 CPI 国民收入 奥肯定律 思考: GDP是一个好的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指标吗? CPI为什么会高估通货膨胀率? 奥肯定律讲述的是什么样的关系,中国存在这样的关系吗?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支出=产出等式关系 总结 宏观经济学走到哪里 * 2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