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纪检体制改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纪检体制改革
这次被国内外舆论称为“中共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会议公报显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突出强调了宪法在国家治理活动中的权威地位,并对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进行诸多顶层制度设计,强调以“法”制“权”成为亮点。
中央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上是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规划执政党依法治国路线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以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观察,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可能会出现以下四个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规划执政党依法治国路线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以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观察,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可能会出现以下四个方向》、《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田凤山问题的审查报告》,分别撤销许运鸿、田凤山的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开除二人党籍。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超过以往,此前被查的34名省部级高官中,有中央委员(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中央候补委员(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中国石油(行情,问诊)天然气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王永春)等。按照规定,上述人员的处理,也将在今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追认、确认。
四、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自1997年9月12日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如今已过去17年。“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将依法治国方略具体化、路径化,让依法治国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原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去年11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也有专门的篇幅论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问题。《决定》要求,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此外,还特别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原最高法院院长肖扬2017年曾在《求是》杂志撰文,回忆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过程。1994年下半年,司法部党组经过慎重研究,向党中央正式提出为中央领导同志举办法制讲座的报告,并且草拟了讲座的选题。肖扬时任司法部部长。
到2017年10月,中央法制讲座共举办了12次。肖扬回忆, 1995年下半年,中央举办第三次法制讲座筹备工作开始,司法部党组认为,应当介绍一下法律界最关注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个根本问题。
他写到,部党组向党中央正式报了这个选题,同时还报了另一个选题。仅过两天,党中央就批准了部党组的报告,******同志在同时报送的两个选题中,亲自圈定了《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996年2月8日下午,中央第三次法制讲座在中南海举行。“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法制讲座,因为正是在这一次讲座的总结讲话中,******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并对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肖扬写到。
值得注意的是,法制讲座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十五大报告中变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央在起草十五大报告时认真研究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尤其是法学界专家学者意见后决策的结果。”肖扬回忆。
“此后直到十八大,依法治国一直是党中央的重要命题。”张泗汉说。而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分别加上了“全面”和“加快”的要求。
“但多年来,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其实还并不清晰”,张泗汉说,“四中全会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将是对十八大报告的重要深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其中提到,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此后,以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开始试点。“司法改革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部分”,张泗汉说,“司法领域做到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