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流程.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流程;参考Critical Decisions in Urology.Third Edition (2004)Martim I Resnick MD.;;A、病史、症状:;B、体检:;2、TRus:
⑴敏感性可达71%~92%,特异性可达41%~78%。
⑵可发现临床上未被怀疑的癌肿及直径仅4.4mm的
肿瘤。
⑶肿瘤多呈低回声表现(70%),其程度不同与单
位体积内所含癌细胞的数量有关。
⑷可测量低回声肿块的大小,了解有无包膜外浸
润,是否侵犯精囊、膀胱。
⑸可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TuRS图:;3、CT:
⑴Pca的组织密度或CT值与BPH相似,增强后也没
有显著差异,局限于包膜内的小肿瘤(或癌)不
易被发现。因此CT不能用于Pca的早期诊断。
⑵当Pca肿块增大,侵犯包膜, CT表现为前列腺
边缘模糊,不规则,周围密度增高。直肠周围脂
肪间隙消失,提示直肠可能受累,精囊角变窄或
消失,提示肿瘤侵犯精囊。
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不高,但可达 67%,
且对增大的淋巴结有高度特异性(96%)。
⑷可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随访检查。
;CT图:;4、MRI:
⑴诊断率在60%~80%之间,但特异性不高,不能
用于Pca早期诊断。
⑵可对肿块进行横断、矢状、冠状多面成象,因
此在确定肿瘤体积,周围侵犯、转移、肿瘤分期
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⑶对增大的淋巴结有高度特异性(96%),在区别
增大的淋巴结与周围组织(血管、肌肉等)方面
优于CT。;MRI 图:;C、PSA:;5、 前列腺根治术后PSA的监测意义
术后PSA从未降至0,表示未彻底根治;PSA
迅速增高,表示有转移; PSA为0,1~4年后
逐渐增高,表示局部复发;
前列腺放疗后连续3次PSA增高,为生化复
发。;6、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PSA的监测意义
内分泌治疗后1个月内PSA下降80%,95%的病人在
3~6个月内PSA降至正常水平。
尽管最初的疗效较好,70%的病人在内分泌治疗后
6~12个月内PSA可能开始升高。
内分泌治疗后PSA在谷值的时间超过6个月,于是
预后良好。
PSA作为激素间歇治疗(IHT)的监测数据。
[PSA<0.2ng/ml,维持数月(3-6月)后停药;若PSA每升高0.2ng/ml→attention;成倍升高应视同复发(即使PSA <4ng/ml )]; 经A、B、C步骤检测,若竟仅为弥散性扩大,
PSA正常,则按BPH处理、观察、药物治疗。
对于BPH(A期)也可进入E阶段,即TuRP
治疗,若发现为Pca则进入F阶段。; 经A、B、C步骤检测,若发现前列腺占位或PSA
增高,则应进入D步骤。
PSA<4ng/ml,有结节。
PSA 4~10ng/ml {
PSA>10ng/ml;D、前列腺穿刺活检:;明
细
胞
图;暗
细
胞
图;; 约10%的BPH在前列腺摘除术后偶然发现前
列腺癌。如果首次手术仅留有小部分组织,
建议回到D阶段,即反复活检或进入F阶段。; 在PSA>10mg/ml或前列腺活检显示为双侧病变或
高分级(Gleason评分≥7分)时应进行骨扫描。
有研究表明,淋巴结活检阳性率常低于15%,因此
争议较大。
经此步骤发现有转移者,应进入G阶段。
经此步骤明确诊断且无转移者可直接进入I阶段。;骨扫描图:;1、内分泌治疗时机:早期治疗、延迟治疗。
2、促性腺释放激素拮抗剂或激动剂或/和抗雄
激素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关于雄激素全阻断疗
法的疗效和单纯促性腺释放激素的疗效还存在
争论。;3、推荐方案(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诺雷得(戈舍瑞林)3.6mg,每月皮下注射一次,
康士得(比卡鲁胺)50mg,每日口服一次。
PSA<4ng/ml或PSA下降至治疗前90%以下,可考虑间断性治疗。(国际上4~16个月,个人经验10个月)。
间断性治疗的观察期中, PSA值成倍数增长,应再次用药。
有明显远处转移者,特别是有脊髓侵犯者,开始治疗前应先用抗雄激素康士得50mg口服一个月。(个人经验150mg口服10天)以防止出现反跳而使症状加重。; 仅适用与激素非依赖性患者或最初对雄激素
阻断治疗有效后又复发的患者。
新的治疗方案如疫苗治疗、紫杉醇、IRESSA
等。;手术:
1、手术原则:切除所有的肿瘤细胞,使患者能
长期无癌生存。
2、适应症: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但由于手术
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保留性神经根治术的运
用,对于有局部浸润进展但未出现转移者(T3),
根治手术也可进行。;放疗:
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均应为放疗的适应症,
PSA值较高、Gleason评分较高或肿瘤较大,以及
非激素依赖性Pca 均应考虑放疗。放疗后局部控
制率可高达65%~8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