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案例-母亲节里父亲郁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统计学案例-母亲节里父亲郁闷
母亲节里父亲郁闷:六成“90后”和老爸“没话说”
2014年05月11日
今天是母亲节,在这个感恩母亲的节日里,一项最新出炉的网络调查结果可能会让父亲们多少感到一些郁闷。这项主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和父亲打电话时缺少话题可聊;相反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和母亲打电话时总有说不
完的话。
此次调查由国内某社交网站发起,旨在调查当下青年一代与父母之间沟通的紧密程度。调查对象均为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参与人数近千人,其中90后占比91.2%。
无话不说VS无话可说
社会普遍认为,时下的年轻人与父母亲之间存在代沟,往往缺少共同话题和谈资。情况是否当真如此?调查发现70.3%的受访者认为每次和母亲通电话时都感觉不缺可聊的话题;相比之下,65.4%的人认为和父亲通电话时则容易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不少受访的大学生表示,给家里打电话时,和父亲的通话往往都是在和母亲通话结束后“顺带”的,而且基本都是草草说上两句就挂断。据此不难看出,90后与母亲之间的沟通程度要比和父亲的情况好。
90后大学生与父母电话沟通的话题,也存在不小差异。与母亲打电话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父亲谈论最多的话题则以自己的学业或工作情况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个人情感问题,31.9%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母亲讨论,而愿与父亲讨论的比例则仅占1成。
一周一次VS半年一次
90后与母亲的电话沟通频率和时长,也都远远高于父亲。高达八成的受访者对表示,和母亲的通话频率、通话时间相比父亲更多和更长。综合来看,受访者中与母亲通电话频率高于1周1次的比例高达84.5%;与父亲通电话频率高于1周1次的则仅为44.7%。另有11.5%的受访者一学期到半年才给父亲打一次电话或者从来不给父亲打电话。
通话时长上,42.6%的受访者与母亲每次的通话时长为5-10分钟;47.9%与父亲每次的通话时长小于5分钟。与母亲通话时间大于5分钟小于1小时的占比达80.4%,与父亲的比例则为40.1%。显然,90后与母亲的沟通紧密和融洽程度要远胜于父亲。
感悟直接VS感悟缺位
虽然有受访者认为父母的爱其实并无区别,可能只是体现方式略有不同。但也有观点认为父母的爱区别显而易见,而这也正是父爱和母爱不能相互代替的原因所在。有受访者说,父亲所扮演的角色类似训导主任,母亲则是生活老师。父亲严厉母亲就要慈祥,母亲凶悍父亲就得让步,这样家庭才能阴阳平衡,孩子得以顺利成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