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毒学总论概览.ppt

发布:2018-03-28约8.19千字共1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 长老患小儿麻痹症 体积微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通过滤菌器 结构简单:非细胞结构 基因组:只有一种核酸(RNA或DNA) 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以复制方式繁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耐冷不耐热 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 涉及面广:75%由病毒引起 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如流感病毒 病死率高:如狂犬病病毒 后遗症严重:如脊灰病毒 持续感染:如乙肝病毒 引起肿瘤:如爱滋病毒 致畸性:如风疹病毒 特效药少,对抗生素不敏感 预防是重点 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体(virion) 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 病毒的大小 测量单位 :纳米(nm) 50 nm 小型病毒 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 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 微生物的大小比较 三、病毒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Viruses) 病毒的增殖 ( Replication of Viruses) 吸附 病毒表面蛋白质与细胞接触→结合→特异性吸附 (病毒配体位点与细胞膜特异受体结合) ——决定病毒的嗜组织性 穿入 脱壳 uncoating 穿入胞质中的核衣壳脱去蛋白质,使基因组核酸裸露的过程 依赖于脱壳酶 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小分子物质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 组装与释放 assembly and release 装配(assembly) 释放(release) 破胞释放: 无包膜病毒——致细胞破裂死亡 ——一次大量释放 芽生释放: 有包膜病毒——病毒核衣壳出芽时套上宿主细胞的核膜或细胞膜——细胞不死 ——逐个释放 病毒的异常增殖 缺损病毒( defective virus ) 基因组不完整的病毒体,无感染性 缺损干扰颗粒 缺损病毒不能复制,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 辅助病毒:辅助缺损病毒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整病毒 天然缺损病毒——腺病毒伴随病毒 顿挫感染(流产感染): 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 病毒感染与免疫 2、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毒的分离培养 动物接种(Animals) 鸡胚培养(Embryonated eggs) 常用的细胞培养 病毒增殖指标 细胞病变效应 Cytopathic effect, CPE 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 多核巨细胞 正常细胞 CPE 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 病毒性感染主要靠细胞免疫 致敏T细胞——CTL、TDTH CTL:直接杀伤或破坏表面带有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TDTH :再次接触病毒感染的细胞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TDTH 病毒抗原肽 靶组织 细胞因子(IL-2、TNF、IFN-?) CD4+T细胞的效应作用机制 活化巨噬细胞 未活化ICE 活化ICE ICE底物 P34cdc2 (凋亡) FasL基因 FasL Fas TCR CD8+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机制 穿孔素 粒酶 CTL 靶细胞 病毒感染的检查 方法和防治原则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标本采集与送检 2、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1、标本采集与送检 标本采集: 早期;不同病变取不同标本 标本处理: 无菌操作;杂菌标本+抗生素 冷藏速送: 快速送检;冷藏(-70 0C) 血清学标本: 取双份血清,效价升高4倍有诊断价值 组织细胞培养(Organ and tissue culture) 病毒的鸡胚接种示意图 尿囊腔接种 羊膜腔接种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尿液 羊水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鉴定病毒 流感病毒+红细胞 血凝 流感病毒+特异抗体 血凝被抑制 初次 再次 鸡胚接种 病毒的鉴定 病毒 母体 新生儿 胎盘 显 隐 胎 受 先 流 性 性 儿 染 天 产 感 感 正 胎 畸 死 染 染 常 儿 形 胎 病毒的致病机理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 细胞水平上致病机理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害 —— 机体水平上致病机理 1、溶细胞效应 2、改变细胞膜结构 3、包涵体形成 4、细胞增生与转化 5、细胞凋亡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裂解死亡 多见于无包膜病毒:脊灰病毒、鼻病毒、腺病毒 1、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力 (1)溶细胞效应(杀细胞性感染): CPE 溶细胞感染 ( 2)改变细胞膜结构:(稳定状态感染) 多见于有包膜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 稳定状态感染 为特异性抗体或 CTL细胞识别 新抗原 多核巨细胞 3、包涵体形成 概念 ——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圆形或不规则的斑快结构 意义 ——病毒感染的鉴别 狂犬病毒包涵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