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doc

发布:2017-08-13约3.7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142310065 (二)课程英文名称: Found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application (三)开课对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地位: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网络工程》、《TCP/IP协议》、《网络编程》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其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使之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初中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员。 (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网络通信设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了解Internet的相关技术;熟悉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控制机制。 学时数: 64学时 学分数: 3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序号 教 学 内 容 讲授 实验/实践 合 计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4 4 2 物理层 4 4 8 3 数据链路层 6 8 14 4 网络层 8 12 20 5 运输层 6 2 12 6 应用层 4 6 14 合 计 32 32 64 (七)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教学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室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动画制作技术体现教学大纲中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有效完成的知识点,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有利于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1.考核要求:考试课 2.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3.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考试成绩;平时的纪律要求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二 、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教学要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演变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拓朴结构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演变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和应用 教学难点:无 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协议与层次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TCP/IP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考核要求: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功能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拓朴结构(掌握) 2.计算机网络演变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了解)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掌握) 第二章 物理层 教学要点: 基本概念 数据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卫星通信信道) 介质的信道复用(TDM,STDM,FDM,WDM,MWDM,CDMA) 数字传输系统 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教学重点:传输媒体、香浓定理 教学难点:香浓定理、奈氏准则 第二节 信道复用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 主要内容: 模拟传输系统 调制解调器 数字传输系统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重点:复用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难点:调制解调器,宽带接入技术 考核要求: 1.数据通信中的基本概念(了解) 2.各种传输介质的结构、传输原理和接头(了解) 3.信道复用技术(熟悉) 4.宽带接入技术(掌握)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教学要点: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因特网的点对点协议PPP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扩展的以太网 高速以太网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PPP 主要内容: 帧定界 透明传输 差错检测 PPP 教学重点:差错检测,透明传输,PPP 教学难点:比特填充,字节填充,CRC,PPP的工作状态 第二节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 主要内容: CSMA/CD协议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以太网的MAC 教学重点:CSMA/CD协议和MAC帧 教学难点:CSMA/CD协议 第三节 扩展的以太网 主要内容: 以太网的扩展 网桥的原理 交换机的配置 教学重点:网桥的原理和交换机的配置 教学难点:交换机的配置 考核要求: 1.帧定界,透明传输,差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