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教案.doc

发布:2017-04-03约2.0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目 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学 具 教学过程 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新课讲授 S/m O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小气泡的运动特点及速度大小 [分析讨论]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V= 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结合实验,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教师:通过坐标轴解释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 错误案例分析:某物体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内都 前进了1m,则它是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一定) 学生: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运动路径是直线 ②运动方向不变 ③速度大小不变 教师:举例加以说明 ①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时刻的速度都是相等的 ②计算V=s/t时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物体,单位 要统一,并参与计算过程。 ③速度只能说明快慢,不能说明路程的大小。 平均速度 教师:展示百米赛跑运动员图片,介绍生活中更常见的变速 直线运动,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方便也不需要精准的 考察每一个时刻的速度,这时也可以用前面的速度公 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快慢。 1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在一段时 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 2公式:V=s/t 教师举例强调: ①说某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是那段时间那段 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②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 ③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只知道其大体的运动快 慢但不能精确的知道他的运动情况。 例题:①龟兔赛跑,兔子和乌龟的平均速度? ②教材30页例题(注意讲解汽车仪表盘) 教材29页讨论交流:由于女士不明白速度的物理意义,60km/h指的是汽车的行驶速度,而不是七分钟所通过的路程。因为60km/h大于40km/h,所以女士被罚款。 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实验思维的养成,及严谨性,培养学生认证观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设计表格,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引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加强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同时为理解平均速度做铺垫。 反复重复要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及对物理公式的掌握。举例说明,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用了理论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课后活动 讨论交流如何将路程时间图像转化为速度时间图像 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平均速度。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利用这条跑道和停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的平均速度。测出自己从家门正常步行到校门所用的时间,根据这个时间和正常步行时的平均速度,估计自己上学大约要走多远? 课后练习 1、相关图像问题 2、v s t逻辑关系问题 3、教材发展空间 4、对应练习册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t/s 图像法的优点: 直观明了 t t S O t S O S/m 一、测量物体的速度 [目的]测量气泡的运动速度 o t/s [原理] v=s/t 二、匀速直线运动 [测量器材]秒表、刻度尺 1、定义: [设计]①相同时间测量路程----不易操作 2、特点 ②相同路程测量时间----易操作,选取。 3、说明 [进行试验] 三平均速度 [收集证据] 1、定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