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与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第15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案人民版.doc
PAGE
PAGE14
第15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eq\a\vs4\al(学问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头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宏大力气。
(3)思想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4)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深化工人运动,总结工人运动的阅历教训。
2.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3.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
(二)巴黎公社
1.背景
(1)民族冲突:1870年普法斗争中,法军大败。
(2)阶级冲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2.经过
(1)人民起义:1871年3月18日,国民防卫军占据市政厅等要地。
(2)公社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
①军队建设:废除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防卫军。
②政权建设:普选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③民主制度: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被凡尔赛军队占据。
3.失败缘由
(1)根本缘由:19世纪70年头,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不成熟。
(2)重要缘由: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可供借鉴的阅历。
4.历史意义
(1)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宏大尝试。
(2)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3)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eq\a\vs4\al(学问点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背景
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起先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政治:俄国具有深厚的军事封建色调;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尖锐。
3.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社会冲突、恶化国内局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主观: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
(二)经过
1.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七月事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士兵游行示威,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据冬宫。
5.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其次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夫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三)意义
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建了重要前提。
2.对世界
(1)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2)开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供应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气。
【易错提示】
区分“科学社会主义”
与“马克思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2)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重要观点】
国际环境不允许巴黎工人
建立起巩固的无产阶级政权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正处于上升时期,法国的经济基础还能够承受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作为工人阶级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在当时还不具备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也就是说,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使法国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
【重要结论】巴黎公社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定结果,也不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但其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重要结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快速被推翻的缘由在于其接着沙皇政府的政策,将斗争接着下去,同时也没有解决广阔群众热切关注的面包和土地问题,从而引起广泛的不满。
【概念辨析】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它是十月革命的打算。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链接统编】《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被迫实行的短暂妥协性行动,使苏俄尽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