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预算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完整文档.pdf

发布:2024-06-09约3.87万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预算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给投资者带来最大的利润是每个经营者的天职,而预算是对企

业的生产、运营、人事、管理、建设投资等进行控制的最简捷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经

济发达的国家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

预算管理体系和未来几年的现金流量预测,很多公司甚至直接将预算作为企业管

理的工具和业绩考评的依据。

我国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的理论和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管理的

研究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中。

在长期的计划管理环境下,我国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如班组核算、费用归口管理等,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划管理”

或“预算管理”仅仅是名称术语的变换。这是因为,生产技术计划、财务计划的核心是

生产计划,技术计划是对生产计划的保证,而财务计划是生产技术计划的附属品,也就

是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当企业生产和技术计划确定以后,由于产品、设备、材料、人

力的价格和供求数量都是国家计划既定的,只要财务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成本和利

润就可以确定无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首要关注的是安全生产,只要按时完成产品

的生产任务,盈利上缴国家,亏损由国家弥补,导致企业各级人员中的成本效益观念淡

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经济效益、经营效率低下。

定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

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

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

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

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

筹集额等)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

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

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则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的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

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与传统的计划安排相比,

全面预算有其特定的含义。

(1)全面预算不是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以安全生产为关注焦点,

编制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由于产品、设备、材料和人力的价格和供求数量由宏观主体确

定,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是确定的,因而不注重成本效益。生产与技术的计划,在市场经

济下仅仅反映了企业管理活动的部分,价格由市场确定,并且企业的经营行为依赖于对

市场信息的拥有度,因而,生产与技术的计划并不能成为企业预算的全部。

(2)全面预算不是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在转轨期,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经济

中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在不断转换经营机制,许多企业开始实行目标利润——目标成本

管理,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测由计划转变为预算。虽然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推动

了企业经营思想和管理方法的转变,但他们是一种比较粗放的预算定时方法,在具体实

行过程中,企业只注重利润指标,而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质量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

的重视。

(3)全面预算是一项科学的控制行为。全面预算涵盖企业的投资、经营和财务等企

业所能涉及的所有方面,具有“全面、全额、全员”的特征,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已成

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国际惯例。在大型企业,有强大的现金流、物资流和复杂的法人治理

结构,全面预算可以起到统合所有这些庞杂支节的干流作用和科学的导向作用,促进企

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并使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经营结果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

本资产运作过程。

(4)全国预算管理为管理信息网络化提供了节点。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和分析考

核的技术性、复杂度都很强,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由于其所面临的市场选择广泛性和内

部治理结构的层次梯级复杂性,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内容的确定和预算运作都十分繁

杂。借助计算机技术,依赖网络信息系统,实行全面预算信息化,是推行全面预算的高

效选择。因而,全面预算管理导入还意味着企业管理控制的信息化、网络化,它是企业

管理信息网络化的切入点。

1.1.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1.1.1.全面预算管理总体框架

全面预算总体框架图(一)

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把企业的经济运行看成一个整体,以企业的目标利润为

主线,使整个预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