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抢救流程.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危重病人的抢救;一、抢救工作的管理
1、指定抢救负责人、成立抢救小组
2、制定抢救方案
3、制定抢救护理计划
4、做好抢救记录及查对工作(口头医嘱的执行)
5、护士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
6、五定制度 7、做好交接班;对口头医嘱的执行:
复述一遍;补与医嘱;留空安瓿。;常用抢救技术;抢救技术;一、吸氧法:吸入氧气以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一)缺氧的分类和氧疗作用
1、低张性缺氧:氧疗的疗效最好。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
先天性心脏病
2、血液性缺氧:Hb或性质改变。见于CO中毒、高铁Hb血症、严重贫血。
3、循环性缺氧:A血灌注不足、静脉回流障碍引起。
4、组织性缺氧: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利用氧。氰化物中毒;二)氧疗的指针: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
PaO2 SaO2 紫绀 氧流量
轻度 〉6.67Kpa 〉80% 无
中度 4~6.67Kpa 60~80% 有 2~4升/分
重度 〈 4Kpa 〈 60% 明显 4~6升/分;三)氧疗的种类
1、低浓度氧疗:低于40% 低氧血症伴CO2潴留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呼吸衰竭
2、中等浓度氧疗:40%~60% 如肺水肿、心肌梗塞
3、高浓度氧疗:60%以上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4、高压氧疗:100%的氧吸入。CO中毒、气性坏疽。;四)氧气成分、浓度、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1、氧气成分
2、吸氧的浓度:空气中占20.93%
40%—60%的氧是安全的
低于25%无治疗价值;
高于70%时间超过1—2天就会发生氧中毒
3、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五)供氧方法
1、鼻导管法:鼻尖至耳垂2/3
2、鼻塞法;七)氧疗的副作用及预防
1、氧中毒:吸氧最大安全浓度是40% 超过50%持续48小时后可产生氧中毒。预防: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2、肺不张:预防:控制吸氧浓度,鼓励多翻身、更换体位,促进排痰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预防:加强吸入气体中的湿化,定期做雾化吸入
4、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预防:维持吸氧浓度在40%以下,控制PaO2在13.3~16.0KPa
5、呼吸抑制:见于低氧血症伴CO2潴留者吸入高浓度氧之后。预防:低流量持续给氧;;二、吸痰法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的方法
1、叩击与震颤
2、体位引流
3、有效咳嗽
4、湿化和雾化
5、吸痰:电动吸引器吸痰;
中心吸引器吸痰;
注洗器吸痰;[适用症]:危重、昏迷、年老及麻醉等病人。
电动吸引器吸痰:
原理:接通电源,马达带动偏心轮,使瓶内呈负压从而将痰吸出。
操作方法:核对解释 检查调负压 吸痰 观察
记录 整理消毒
负压:成人:40.0~53.3kpa;小儿〈13.3kpa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物每日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
2、严观病情,喉头有痰或排痰不畅时,应立即抽吸
3、痰粘稠:拍胸背部或交替超声雾化
4、动作轻,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氧。连续使用不超过2小时。
5、储液瓶内的液体及时倾倒,做好清洁消毒处理。;四、人工呼吸器的使用
采用人工或机械装置产生通气,达到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常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以及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一)简易人工呼吸器:由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及衔接管构成。
;操作要点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松衣领、腰带 平卧头后仰
托起下颌,紧扣面罩 挤压呼吸囊(500~1000ml)
吸、呼时间比可保持为1:1或1:1.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