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孟子庄子说理散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先秦说理散文各阶段的体制特点; 《孟子》长于论辩的艺术风格; 《孟子》“知言养气”、“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等思想; 《庄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第一节 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一)先秦说理散文的总体特征 1、在思想内容上,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 2、在文风上,勇于言辩,放言不惮、个性鲜明、气势充沛,表现了“士”的独立人格。 3、在语言上,浅显生动,善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 (二)先秦说理散文各阶段的体制特点 (三)孔子与《论语》 (1)《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及流传情况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大约在战国初年始编辑成书,是先秦语录体的代表作,共20篇。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其主要版本计有: 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 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 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现存《论语》(鲁)共20篇,492章,约16000字。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2)孔子的主要思想: A、政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文艺与美学思想 孔子(前551 479),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思想体系 政治思想:“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仁“和”礼“ 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文艺与美学思想:美与善的统一 兴观群怨 《八佾》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颜渊》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阳货》篇: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仁——是一种道德观念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则立人 己欲达则达人 子曰:“刚、毅、木、讷近于仁。”克己复礼为仁 “礼” —— 一种关于秩序的学说 礼者,履也。即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履行的责任。 外在的一套制度与仪式 内在的一套观念与准则 功能:保持社会的有序性 礼之用 分-区分上下、尊卑、 亲疏、远近等,使 之有别 合-调谐上下、尊卑、 亲疏、远近等,使之和谐 三、《论语》的文学价值 1、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 “往复缭绕,情志恳切,意味深长。”(牛运震《论语随笔》) 2、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刘勰:“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作品选讲:《侍坐章》 1、简介 2、内容讲解 讨论:对曾皙言志的理解(① “以礼治国”的思想;②隐士生活的图解:悠闲、淡泊;③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3、艺术特色 (1)情节简单却错综有波澜,结构完整。 (2)成功运用了个性化的对话、动作和神情等细节描写,人物性格鲜明。 (4)《论语》的艺术特点 ①篇幅短小简约,只言片语,未独立成篇。言简意赅,生动隽永,包含哲理,富有感情色彩。以形象性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正是其文学性的表现。 ②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③言近旨远,词约义丰,语言形象隽永。 句式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老子》 《老子》的主要内容:关于“道”的学说。“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主要的特点:①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②具有抽象的思维特质。教学方法③有丰富的情感和诗意的语言。 一、《老子》 (一)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