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系统运行与维护经验浅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DCS系统运行与维护经验浅谈
【摘要】:近几年,随着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不断改造,DCS系统在电厂的生产控制中得到了普及。由此DCS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提高DCS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从简单的介绍了DCS的特征与设计原则,对运行维护、检修维护也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DCS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DCS是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的简称,国内一般习惯称为集散控制系统。它的意义在于“控制分散,管理集中”。通过分析DCS系统几年来的运行数据和记录,以及借鉴兄弟单位的管理经验,认为提高DCS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应从DCS系统选型、DCS系统运行管理、DCS系统检修维护三个方面着手。
一.DCS系统简介
DCS分散控制系统,国内一般习惯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DCS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以通信网络为桥梁的多级控制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技术,其基本特点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DCS的控制等级:一是过程控制级;二是控制管理级;三是生产管理级;四是经营管理级。
1、DCS系统工作原理
DCS系统即分布式控制系统,其实质是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新型控制技术。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构成:作为一种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散的大型综合控制系统,它以多层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将分布在全场范围内的各种控制设备的数据处理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各部分信息的共享和协调工作,共同完成控制、管理及决策功能。
其硬件设备由管理操作应用工作站、现场控制站和通信网络组成。管理操作应用工作站包括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和历史数据站等各种功能服务站。工程师站提供对技术人员生成控制系统的人机接口,主要用于系统组态和维护,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对应用系统进行监控。操作员站提供技术人员与系统数据库的人机交互界面,用于监视可以完成数据的状态值显示和操作员对数据点的操作。历史站保存整个系统的历史数据,供组态软件实现历史趋势显示,报表打印和事故追忆等功能。现场控制站用于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处理,控制策略的实现,并具有可靠地冗余保证。网络通信功能:通信网络连接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各个分布部分,完成数据、指令及其他信息的传递。
2.DCS的特点。
一是开放性:DCS是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网络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二是可靠性高:因为DCS系统是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每一个独立的电脑上实现,所以系统架构就是采用容错设计,所以可靠性比较高。
三是维护简单:可以使用功能比较单一的微型或小型专用计算机,所以就具有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
四是灵活性:灵活性就是通过组态软件来进行软硬件组态,这就极大的方便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
五是协调性:在每个工作站之间可以通过局域网络来传送各种各样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形成系统信息共享,进行协调的工作,就可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数据优化和总体功能处理。
六是控制功能齐全:在组态软件中控制算法是十分的丰富的,批处理控制、顺序控制和集连续控制于一体,这就可以实现前馈、串级等一些先进的控制,还可以简单的加入所需的特殊性的控制算法。
3.DCS系统设计原则
(1)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完整性原则:保证DCS系统的完整性、可工作性。二是冗余原则:所有与控制回路有关的部件(如I/O卡件、控制器、电源、通讯总线等)都按1:1冗余配置。三是负荷原则:所有的子系统,包括控制站、操作站、工程师站、通讯系统、电源系统等,其设计负荷和实际运行最大负荷都不应超过其硬件、软件能力的百分之六十。四是备件原则:系统中所有可能发生损坏的部件,如控制器,I/O卡件按系统配置数量的15%的原则留出备件裕度。
(2)抗干扰设计。抑制干扰源、切断或衰减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提高装置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种措施也是抑制电磁干扰的基本方法。一是要重视DCS系统设备选型。要提高DCS系统的整体抗干扰性,首先要选择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系统设备,包括电磁兼容性(EMC),尤其是抗外部干扰能力。二是采用综合抗干扰设计,主要考虑来自系统外部的几种抑制干扰措施:一是采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二是选用合适的电缆进行敷设。
(3)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其一为了安全,其二是为了抑制干扰。
(4)采用硬件滤波及软件抗干扰措施。常用的一些措施:数字滤波和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