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管理.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化建设工作 1、我院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及管理方面起步较早,1992年,研制开发第一代网络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山东省科委的鉴定,专家评定为国内领先。 2、根据医院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升级改造,医院信息化建设已从单一的HIS系统进入到以临床信息为主的CIS系统阶段。 目前全院共有子 系统近60多个, 应用几乎覆盖了 门诊、住院、医 疗、医技、护理、 行政等全院管理 的方方面面。 3、电子病历、超声、病理和全院级PACS系统实施后,全院医护工作站使用电子病历完成各种门诊住院医疗、护理文书及电子检查申请的书写,并且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将HIS、LIS、PACS、PASS等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一)DRGsDRGs-PPS的实质就是按诊断收费 (三)保障措施: 1、完善系统的基础建设及规范的制度管理 2、符合市场经济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确保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向关键岗位倾斜,兼顾公平。 3、制定医院用药目录(1140种左右) a、常用药700种左右; b、耗材等要开放采购; 严禁一个医生或一个科室只采购自己选定的品牌,排斥其他品牌竞争的现象 八、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医院自2004年正式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到2009年底,已收治限价临床路径管理病人31010例,并且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没有一例因质量和费用问题发生医疗纠纷。同样的病人,同样的质量和效果,节约了一大笔医疗卫生资源消耗,提高了医院结余率。这为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起到重大的作用,并带来巨大的卫生经济效益。 其次,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既要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节约使用,又要使患者在有限的“路径”里得到有效地治疗,在某种程度上也叫“打包治疗”,实际上形成了一种非常严格的责任制,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技术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增加业务量和节约卫生资源上来。医务人员遵照临床路径,在具体操作时特别精心,都是有针对性地用药和使用耗材,医疗行为更加规范。 我院2009年主要质量指标: 1、一类切口感染率为0.06%(卫生部标准≤0.5%); 2、医院感染率1.18%(卫生部标准≤10%); 3、抗菌药物术前半小时使用率75%,术前两小时使用率100%; 4、压疮发生率为零。 再次,我们从用药目录着手,清理所谓“新特药”,严把药品进院“入口”,使全院药品总量控制在1140种左右,中成药注射剂除价格便宜、疗效明确、使用安全的几种之外,其余坚决抵制,一律不得进入医院。医院药占比(医药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持续下降,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药占比控制在10%左右;全院药占比已连续十余年控制在35%左右,今年30%,这比目前全国50%的平均水平降低了20个百分点,逐步从“粗放管理”“以药养医”型模式向“精细管理”“质量效益”型模式转变,基本打破了“以药养医”的困局。 第四,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节余率显著提高。 我院自2005年起业务收入连续5年超28%增长,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自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35%左右,并逐年下降,2009年药占比30%,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复杂、疑难病例逐年增多,病房手术例数连续5年超3000例增加,其中:大手术比例由2004年23%逐年增至2009年的28%,技术劳务费比例大大提高,收支结余逐年增多。 总之,通过几年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价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它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涉及医院很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它促进了医院管理理论和水平不断提高,转变了管理和服务理念,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科学合理地利用了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降低了药品收入,改变了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兼顾了病人、职工、和医院三者的利益,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医院跨越式发展。 九、医院近年来主要指标变化 * * 单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管理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位于济宁市中心,始建于1951年,1987年改为现称,医院目前开放床位1813张,一级监护病床147张,资产总额10.4亿元,专业设备总值2.82亿元,年门诊量95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6.4万余人次,年病房手术2.5万人次。医院自2004年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到2009年底,共收治限价临床路径管理病人31010例。 一、医院情况简介 1999年5月27日,我院成功完成了山东省首例同种异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