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刘全坤版塑性部分课后答案 .pdf

发布:2025-01-14约1.5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字号:[放大、标准]

塑性成形:

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工件的一种加工方法,因此又

称为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

塑性:

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金属塑性成形有如下优点:

(1)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2)改善了金属的组织和结构

(3)材料利用率高

(4)尺寸精度高

根据加工时金属受力和变形特点的不同,塑性成形可分为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形两大类。前者的典型加工方法有

锻造、轧制、挤压和拉拔等;后者则有冲裁、弯曲、拉延和成型等。

1/16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虽然塑性成形方法多种多样,且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但他们都涉及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主要有:

(1)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和机理;

(2)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的塑性行为、抗力行为和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

(3)变形体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和质点流动规律;

(4)所需变形力和变形功的合理评估等。

研究和掌握这些共性问题,对于保证塑性加工的顺利进行和推动工艺的进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章将

环绕这些方面作简要介绍,以为读者学习各种塑性成形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三、塑性变形成形理论的发展概况

塑性成形力学,是塑性理论(或塑性力学)的发展和应用中逐渐形成的:

1864年法国工程师H.Tresca首次提出最大切应力屈服准则

1925年德国卡尔曼用初等应力法建立了轧制时的应力分布规律;

萨克斯和齐别尔提出了切块法即主应力法;再后来,滑移线法、上限法、有限元法等相继得到发展。

四、本课程的任务

目的:

科学系统地阐明金属塑性成形的基础和规律,为合理制订塑性成形工艺奠定理论基础。

任务:

1)掌握塑性成形时的金属学基础,以便使工件在成形时获得最佳的塑性状态,最高的变形效率和优质的性能;

2)掌握应力、应变、应力应变关系和屈服准则等塑性理论基础知识,以便对变形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并寻

找塑性变形物体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

3)掌握塑性成形时的金属流动规律和变形特点,分析影响金属塑性流动的各种因素,以合理地确定坯料尺寸

和成形工序,使工件顺利成形;

4)掌握塑性成形力学问题的各种解法及其在具体工艺中的应用,以便确定变形体中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所需

的变形力和功,为选择成形设备和设计模具提供依据。

2/1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