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课设计巧用对话提示语,丰富人物显形象.doc

发布:2018-09-22约3.8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微课设计】 巧用对话提示语,丰富人物显形象 训练目标:准确地添加对话提示语,训练对话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训练重点:掌握添加提示语的几种方法。 训练难点:巧加提示语,符合人物身份及性格特征,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 方法研究:以课本中的经典对话描写为范,课外延伸,总结对话提示语的规律,设置情景进行训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1)《家有儿女》之《藏不住的秘密》台词片段展示 爸爸:尊重孩子的隐私,恰恰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往小了说,一个孩子得不到尊重,他怎么能学会尊重别人呢?所以说啊…… 妈妈:我还是赶紧给她收起来吧 小雪:诶,妈 妈妈:小雪啊…… 爸爸:小雪从医院回来啦? (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笑) 爸爸:诶,那个小雪啊,你不要太难过啊! 妈妈:别太伤心了,啊! 小雪:我怎么会伤心难过呢?我开心死了,我高兴死了 妈妈:你干嘛呀? 爸爸:就是呀! 小雪:看月亮啊,难道你们没有发现今晚的月亮是那么的圆,那么的大,那么的亮吗?刘星:小雪她受刺激受大发了! …… (2)第(1)中相应视频播放 通过文字和视频的相比,学生自然更喜欢视频展示的内容。小结,学生更偏爱视频的原因是视频中的人物不仅仅只有对话,人物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音语调等的展现使人物个性鲜明。 (3)知识储备: 对话中的提示性语,即对话中除了人物所说的话外,所作的启示性说明文字。它不仅是交代谁在说话,还交代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 提示性文字的作用: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那么,怎样才能添加好提示性文字呢? 二、探究训练 训练一:描摹——添加人物外形、身份的描写及直接揭示性格特征的描写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看看人物对话前添加了哪些指示性文字? 示例一: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现在,我就请同学们一个个上台来,用不着反手,只是正面徒手画圆和三角形……” (课文《王几何》摘选) 示例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赞叹地说道:“这个小伙子画得真好啊!这样的画技没有三年五年是练不出来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活泼的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听到这话,在公园里晨练的老人、公园里的清洁工、在旁边茶室里喝茶的人,活泼可爱的孩子都聚集到这里来了。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认真地说道:“小伙子,你画得太好了,把它卖给我行吗?”有一位黄头发高鼻梁的外国友人羡慕地说:“你画得真好,画得好像和活的一样。”一个挎着书包的学生称赞道:“叔叔,你画得真好,能不能教我呢?”青年人没有任何反应。 (学生习作) 这两段示例中,“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白发苍苍”、“ 黄头发高鼻梁”添加了人物外形、年龄的描摹;“商人模样”、“挎着书包的学生”揭示了人物身份,描摹说话者的外形特征及身份,能让读者形成对说话者的最初印象,为下文更好地刻画好人物;示例二中,“活泼的小女孩”则直接点明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在人物话语前,或添加对人物外貌、身份、年龄的描写文字或是直接添加对人物个性特征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学生小练:运用添加人物外貌或是性格特征的方法,描述正在给你授课的教师的一段语言。 训练二:绘彩——添加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及声音的描写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看看它们分别添加了哪些指示性文字的,有何效果。 示例三:“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问题,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 程老师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表情朗读。大家把讲义拿出 来。” (摘自课文《心声》)    示例四: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片段) 示例五:王老师却毫不理会满教室的笑声,继续用他那金属般的声音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课文《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