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课件.pptx
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第一節結構佈置與計算簡圖;一、柱網佈置;2、柱網佈置應滿足建築平面佈置的要求;二、承重框架的佈置;1.橫向框架承重方案;2.縱向框架承重方案;3.縱橫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三、結構佈置要求;4、結構應受力明確,構造簡單。
5、框架結構按抗震設計時,不應採用部分由砌體牆承重之混合形式。
框架結構中的樓、電梯間及局部出屋頂的電梯機房、樓梯間、水箱間等,應採用框架承重,不應採用砌體牆承重。
6、電梯井貼梁柱佈置,不得獨立。
7、填充牆應位於框架平面內,並受柱約束。;8、現澆框架梁、柱、節點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按一級抗震等級設計時,不應低於C30;按二~四級和非抗震設計時,不應低於C20。
9、現澆框架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大於C40;框架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不宜大於C60,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不宜大於C70。
10、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中,當佈置少量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時,結構分析計算應考慮該剪力牆與框架的協同工作。;四、截面尺寸的確定;(一)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二)框架柱的截面尺寸;軸壓比要求:;3.避免出現短柱;(三)樓蓋結構尺寸;1.常用樓蓋類型;(4)非預應力平板:一般為實心板,跨度不超過7m。
(5)預應力平板
①預應力空心板
低碳冷拔絲或高強鋼絲先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是目前最大量的樓蓋形式,跨度4m以下的短板板厚約為120mm;跨度6~7m的長板板厚為180mm左右。
②預應力大樓板
板的尺寸與房間大小相同,最大為5m×4m,厚130mm,雙向佈置先張法預應力鋼筋。
③預應力疊合板
預應力疊合板由兩部分構成,在工廠預製預應力薄板,厚度為50~60mm,。疊合部分厚度為80~120mm。
④無粘結預應力現澆平板;2.樓蓋結構尺寸初估;表13-1梁截面高度與跨度之比(hb/l)表13-2樓板的厚度與跨度之比(t/l);五、結構計算簡圖;1.計算單元的確定;2.節點的簡化;3.跨度與層高的確定;4.構件截面彎曲剛度的計算;5.荷載計算;第二節?多層多跨框架在豎向荷載作
用下內力的近似計算
——分層法;一、計算假定;二、計算單元選取;三、計算結果處理;第三節水準荷載作用下內力的近似計算
——反彎點法和D值法;(一)反彎點法;一、基本假定;二、反彎點高度;三、柱的側移剛度d;四、計算步驟;2.計算柱反彎點處的剪力;(2)層間總剪力Vpj在同層各柱間的分配;3.計算柱端彎矩;4.計算梁端彎矩;5.求其他內力;五、反彎點法的適用條件;(二)D值法;一、修正後柱側移剛度D值的計算;3、柱側移剛度D值
柱的側移剛度,定義與d值相同,但D值與位移δ和轉角θ均有關。
由:
α—柱側移剛度修正係數,反映梁柱剛度比對柱側
移剛度的影響。見表13-3。;二、柱反彎點處的剪力;三、確定柱反彎點高度比;1、影響柱反彎點位置的因素——
柱兩端約束剛度;2、柱反彎點位置確定;(2)上下梁剛度變化的影響——修正值γ1;(3)上下層高度變化的影響
——修正值γ2和γ3;(4)修正後柱的反彎點高度比γ;第四節水準荷載作用下
側移的近似計算;一、側移分類;二、框架的變形特點;三、框架變形的計算;;第五節框架的荷載組合和內力組合;一、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內力類型;二、荷載組合;三、豎向活荷載的最不利佈置;四、風載及水準地震作用佈置;1.由彈性靜力計算得到的內力需要先進行局部調整,
然後進行內力組合。
2.豎向荷載下框架梁彎矩塑性調幅
降低支座負彎矩,以減少配筋面積。
對於現澆框架,0.8~0.9(調幅係數);
對於裝配整體式框架,支座彎矩乘0.7~0.8(鋼筋焊接或接縫不密實等原因,節點可能產生變形。根據實測結果可知,節點變形會使梁端彎矩較彈性計算值減小約10%,再考慮梁端允許出現塑性鉸)。
跨中彎矩
乘以1.1~1.2增大係數;。
調幅後各彎矩滿足以下要求:M?0≥0.5M
0.5(M?1+M?2)+M?0≥M
M?為調整後的彎矩;M為按簡支計算的該梁跨中彎矩。;第六節框架梁柱的截面設計;第七節現澆框架的一般構造要求;1.梁與柱連接
(1)中間層端節點
(2)中間層中間節點
(3)頂層中間節點
(4)頂層端節點
(5)節點內水準箍筋
2.上下柱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