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
12道路交通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10月第10期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
朱方正1,刘继华2,许永兵1
(1.宁波市鄞州区规划设计院,浙江宁波315192;2.宁波市鄞州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192)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该文在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从规
划和管理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一系列措施,以缓解其拥堵程度。关键词:城市道路;拥堵;治理措施;规划;管理中图分类号:U4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16(2010)10-0012-03
1概述
节点的交通阻塞,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城市化的推进带动了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
进,但城市道路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交通出行的需求,交通拥堵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影响城市交通通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相当(1)规划滞后建设。由于历史原因,
多的城市在早期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由
城市此产生诸多弊病:城市单核心摊大饼式建设、
用地功能分区不明确,体现在交通上便是增加额外的交通流;道路等级配比失调、路网密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城市道路断面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又导
疏解,继而造成道路致交通流得不到有效地组织、
拥堵。
(2)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一般情况下,除特殊车辆外,机动车有10%的时间在道路上行驶,而90%的时间是处于停放状态,可是由于交通设施配套的不完善容易导致车辆乱停放,影响道路的使用面积,从而加剧城市交通拥堵程度。
(3)交通出行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为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鼓励私家车消费,在交通出行结构上私家车的出行比例过高,结构上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机动车驾驶人的数量也相应大幅增长,以宁波市为例,2009年1月~11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37.3万辆,全市办理汽车上牌17.38万辆,年增长超过
非机动车等其他交通方式10%,而城市公共交通、
的出行比例远远小于私家车的增长速度。
(4)城市居民交通意识淡薄。“文明交通,通畅出行”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文明礼让不仅可以减少交通安全事故,而且可以减少道路网络中
收稿日期:2010-05-13作者简介:朱方正(1979-),男,浙江东阳人,工程师,从事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工作。
2综合治理措施
经过以上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跟道
路交通建设等硬件设施有关,还与交通行为的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最大限度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建议从规划和管理两个层面进行控制和把握。2.1规划层面
“规划是龙头”,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规划的作用。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城市规划阶段是关键。对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按照“城
—城市道路网络(线)—交叉口市空间结构(面)
和停车设施(点)”的顺序,提出一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
(1)发展多核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在发展初期,一般都会有一个核心区域,
同这个区域,必定是商业、办公最集中的区域,
人流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各区块的时,也是车流、
大量交通流每天涌向核心区域,在造就一片繁华之余,也会带来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如果还是一直保持单核心发展模式,随着城市用地摊大饼式的铺开,核心区域将迅速的陷入交通瘫痪状态。
所以,当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必须考虑发展多核心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居民的交通出行距
这需要在城市总离,分散各条道路上的交通流量。
体规划阶段对城市空间结构做好总体把握。
(2)完善道路结构,加强城市快速路和城市支路建设
我国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交通拥堵对城市生
不过在实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开始狠抓道路建设。
际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了主干路、次干路的建设,却忽略了城市支路的建设,对于城市快速路,由于投资大,更是只有少数城市进行了尝试。根据中国
2010年10月第10期
城市道桥与防洪
道路交通1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大、中城市中支路的道路网密度应达到3~4,而对于大城市,快速路的道路网密度也应达到0.3~0.5。这样的标准,而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没有达到。道路结构的不协调,必然导致各等级道路承受不协调的交通流量分配。大量本该由城市支路承担的交通流叠加至城市次干路甚至城市主干路。同时,由于缺乏城市支路,大量地块的开口直接面向城市主干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