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夏季连续雷暴天气过程分析.pdf

发布:2017-06-16约1.34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8 ,36 10 :4219 - 4223                     责任编辑  张彩丽  责任校对  马君叶 夏季连续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1 ,2 2 ( ) 聂 颖 ,佘广年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3 ;2. 中国民用航空江苏分局航务部 ,江苏南京 211113 摘要 利用南京地区数值预报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仪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及其衍生产品,对2006 年7 月 19~21 日连续 3 d 前后 α 共 13 个时次的雷暴天气进行分析 ,发现了该次中 尺度对流系统持续不断生成MCC 天气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原因。 α 关键词 中 尺度对流系统; MCC; 风廓线; 液态水积分 ( ) 中图分类号 S161.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08 10 - 04219 - 05   2006 年 7 月 19~21 日南京地区经历了一个连续 3 d 阴 时间段中,对流天气密集生成且持续时间之久 ,非常罕见 。 雨天气的过程 ,7 月 19 日12 :00~21 日18 :00 共 13 个时次的 2  地面观测资料分析 雷暴天气断续出现 ,造成正在田间耕种中的农民遭到 3 次雷 对南京机场 1 h 1 次的正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对 击和多人次的伤亡事件 ,是夏季罕见的灾害性天气过程 。 风向、风速 、地面湿度 、相对湿度和地面场压的观测资料的分 ( ) 1  天气形势分析 析结果见图 1~6 。通过风向资料分析 图 1 可见 ,在未发生 地面图上显示 ,2006 年 7 月 19 日开始 ,在长江中下游出 雷暴时风向少变 ,而雷暴发生阶段 ,有风向的波动发生 ,雷暴 现西南倒槽 ,西南低涡位置稳定在四川盆地 ,20 日开始有小 发生绝大多数在风向变化的转折点上 ,且开始和结束有较好 低涡沿倒槽不断向东移动 ,倒槽稳定在长江中下游 ,直到 21 的对应关系 ,这种风向的突变和强对流发生时的气层运动不 日西南低涡发展东移入海 ,长江中下游改由副热带高压外围 稳定是有一定联系的。为了更清楚地分析风向变化和强对 控制 。低空 850 hPa 7 月 19 日开始 ,南京机场处于副热带高 流的关系 ,利用二阶导数对曲线拐点的良好分辨作用 ,计算 压北侧 ,有气旋及低涡沿副高北侧逐渐东移 ,副高随之南退 , 风向对时间的二阶导数 ,结果如图2 。由图2 可见 ,在图中 20 日在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各有 1 小低涡 ,切变线在宁北 , 11 、47 及 64 时均是大值区,而在观测资料上均对应着强雷暴 南京地区处于西南气流之中,22 日西南低涡减弱华北低涡槽 的发生 ;而 19 和 34 2 个次大值又和 19 日20 :00 及 20 日7 :00 线经过该场 ,南京渐处于槽后 。高空 700 hPa 19 日处于副热 两处相对较弱的雷暴相对应 ,可见在常规观测中风向和强对 带高压北侧 ,有槽线东移 ,20 日低涡槽线在南京附近 ,21 日西 流有着非常好的预报关系 。 南低涡切变在宁北 ,南京处于切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