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方案 .pdf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光信息科
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
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和管理、教
学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悉光学、电子学技术
和计算机技术,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
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线路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和技能等基本知识。
3、掌握光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光信息系统的研究
、设计、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4、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光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
6、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4年,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学校鼓励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双
专业、双学位,具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分,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
四、课程修读要求
1、全校公共必修课计40学分,其中军事理论、体育、计算机基础(第一阶段)试行通过性考试
。
2、学生须从学校提供的公共选修课中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2学分、社会科学类课程4学分
、艺术类课程4学分,共10学分。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进行,开设4-6个讲座,计1
个学分。
3、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程,共设6门课计29学分,分别为数学、物理、电子的基础课程。
4、专业必修课共设9门课程计24学分,仍是学习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5、专业选修课分为2类,分别为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
1)专业限选课是为了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必须修读的专业课程,共11门计32学分。
2)专业任选课主要根据本院的特色开设,学生可以在所列的专业方向板块中任选一块或跨
方向选够3门课程9学分。
6、学科导论课以讲座形式分散安排在各个学期进行。
7、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必修课程:
1)专业实践为4学分,安排在5、6、7、8学期共4周,分别为金工实习、光电制作实习、专业设
计实习。
2)毕业论文16学分,允许并鼓励学生自定选题,毕业论文实行答辩制度。
8、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可加修教师教育课程,共7门课计24学分。
五、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学分数占总学分的比例
公共必修课920/2w32.3%4024.3%
全校公共课
公共选修课1706%116.7%
学科基础课56419.8%2917.6%
专业必修课42014.8%2414.5%
专业选修课77027.1%4124.8%
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20w2012.1%
总计2844/22w100%165100%
六、课程方案表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