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1.1《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过程》-教学设计-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必修2.docx

发布:2024-09-10约5.8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1.1《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过程》-教学设计-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必修2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班

3.授课时间:第4学时(第2周,星期二上午第3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依据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必修2的内容,围绕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体系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展开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的层级结构,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课程强调与课本知识的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创新能力。学生将能够:

1.理解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组成部分,形成信息系统的整体观念,增强信息意识。

2.掌握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计算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思考信息系统的应用,激发数字化创新潜能。

课程紧密联系课本内容,注重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数据和信息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此外,学生在必修1中对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在数字化工具和信息系统应用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学习风格差异较大,有的偏向于视觉学习,有的则更偏好动手实践。

3.在学习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过程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理解复杂的系统结构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以及在面对抽象概念时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计算思维应用于分析信息系统问题,也是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信息系统与社会》必修2教材,以便课堂上随时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图、工作流程图等多媒体资源,以及与信息系统实际应用相关的案例图片和视频,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由于本节课涉及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需提前检查计算机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器材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讲解区、讨论区和操作区,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实验环境,便于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的学习平台,发布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过程的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课程内容。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如“信息系统为何采用分层结构?”进行独立思考。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疑问以笔记形式提交至学习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预习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学习平台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理解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实际案例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信息系统的各层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信息系统的运作过程。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分析案例中的信息系统应用。

-提问与讨论: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勇于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理解,掌握其工作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能。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