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1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HYPERLINK /fuenxiang@126 \t _blank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
第一学段(1~3年级)
?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3.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
?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7.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
?
(二??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5.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6)。
?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
?
(三)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8)。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
(四)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
?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参见例11)。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21)。
?
(二)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12)。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参见例1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参见例14)。
?
(三)图形的运动
?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参见例15)。
?2.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参见例16)。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
(四)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参见例17)。
?
三、统计与概率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参见例18)。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参见例19)。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参见例20)。
?
四、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参见例21,例22,例23)
?
第二学段(4~6年级)
?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