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古诗词诵读《书愤》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高二(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通过诵读《书愤》这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理解和传承意识。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朗读技巧,增强语感;2)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4)结合诗词背景,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古诗词朗读技巧,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并解释一些常见的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古诗词有较高的兴趣,但由于《书愤》的背景较为特殊,可能需要更多引导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已经具备了分析文本的基本能力,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对具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直观和体验式的学习,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书愤》中的文言文词汇可能较为艰涩,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诗中的情感深沉,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此外,将诗词与历史背景结合理解,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有一定要求,可能会成为他们的挑战。
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音响设备
-软件资源:古诗词朗读软件、PPT演示文稿
-课程平台:校园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书愤》诗词原文及注释电子文档、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手段:分组讨论、朗读练习、情感体验活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诗人是如何表达他们的愤懑之情吗?”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表达情感的好奇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特别是有关表达情感的作品,如《静夜思》等,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书愤》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书愤》中的具体诗句,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解释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愤懑情绪。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书愤》中的意象如何传达情感,以及这些意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书愤》中的任意一句诗句进行朗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句的意义和情感。
-教师指导:在学生朗读和解释时,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句的内涵。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表达愤懑之情的现代诗,并在课堂上分享。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创作背后的情感共鸣。
5.总结反馈(约5分钟)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愤》的情感表达和文学价值。
-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以及他们对《书愤》的理解和感悟。
6.课后作业(课堂结束前布置)
-让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陆游的其他作品,分析其情感表达的特点,并写一篇短文进行总结。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陆游其他著名诗词选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示儿》、《游山西村》等。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民族关系、文学发展等。
-《书愤》诗词的朗读音频资源:名家朗诵《书愤》的音频资料。
-陆游生平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历史评价。
-古诗词鉴赏方法:如何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论,包括意象分析、情感把握、修辞手法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陆游的其他诗词,对比分析其不同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建议学生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深入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陆游的诗歌创作。
-让学生聆听《书愤》的朗读音频,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并尝试模仿朗读,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建议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陆游生平的小论文,通过研究陆游的生平,进一步理解其诗歌创作的情感源泉。
-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古诗词鉴赏方法,对《书愤》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诗词朗诵比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建议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书愤》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