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故事.doc

发布:2025-02-18约3.1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故事

TOC\o1-2\h\u16333第一章走进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故事的世界 1

8711第二章剖析古诗词故事中的文化宝藏 1

20871第三章我对古诗词故事的独特感悟 2

14125第四章以《静夜思》为例看故事中的诗意 2

1464第五章古诗词故事对小学长的意义 2

18385第六章从古诗词故事中汲取古人智慧 3

13262第七章古诗词故事的当代传承价值 3

26286第八章让古诗词故事在小学生心中生根 3

第一章走进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故事的世界

小朋友们呀,咱们一提到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故事,那可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贝的魔法盒子呢。就说《唐诗三百首》吧,这里面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像李白的《赠汪伦》,据说汪伦特别仰慕李白,就想了个很妙的办法把李白请到自己住的地方。他给李白写信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一听,哇,有这么美的桃花,这么多的酒店,就高高兴兴地去了。到了那儿才发觉,所谓的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虽然有点“上当”的感觉,但是李白和汪伦相处得特别好,离开的时候,汪伦踏着歌声来送他,李白就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故事多有趣呀,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感受到古人之间那种热情、豪爽的友情。古诗词故事的世界里充满了这样有意思的情节,就等着咱们去发觉呢。

第二章剖析古诗词故事中的文化宝藏

古诗词故事里藏着可多的文化宝藏啦。拿《木兰诗》来说吧,这可是讲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为什么叹息呀?因为父亲年纪大了,家中没有长兄,她要代替父亲去从军打仗。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在那个时候,孝顺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品德。而且从木兰从军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古代的军事制度、社会对女子的看法。木兰在军中十二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她和男子一样英勇善战,这也说明女子并不比男子差。这个故事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木兰为了保卫国家,勇敢地奔赴战场。从一首诗的故事里,我们能挖出这么多文化宝藏,是不是很神奇呢?

第三章我对古诗词故事的独特感悟

我读这些古诗词故事呀,有好多独特的感悟呢。就像读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安史之乱,国家破败不堪。从这个故事背景里,我能感受到杜甫当时那种悲痛的心情。他看到山河依旧,可是国家却不再繁荣,百姓们流离失所。我就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平,我们不用担心战争,有漂亮的房子住,有好吃的东西吃。再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背后是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在中秋节的时候,不能和弟弟团聚,就对着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我就感悟到亲情是多么的珍贵,不管距离多远,亲人之间的牵挂是永远不会断的。这些古诗词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古人的情感,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第四章以《静夜思》为例看故事中的诗意

《静夜思》是咱们都特别熟悉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背后也有故事呢。李白呀,他一生游历四方,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他远离家乡,看到床前那明亮的月光,恍惚之间以为是地上的霜。这个时候,他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涌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诗中的诗意。那明亮的月光,就像一个引子,引出了李白深深的思乡之情。月光的清冷和他内心的孤独相呼应,“疑是地上霜”这一句特别的妙,把那种恍惚的感觉写了出来。他抬头望明月,是在寻找家乡的影子吗?低头思故乡,又把那种深沉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诗,通过背后的故事,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诗意,仿佛能看到李白在那个夜晚孤独的身影。

第五章古诗词故事对小学长的意义

古诗词故事对咱们小学生的成长可有很大的意义呢。比如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不断努力,积极向上。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想想这句诗,告诉自己要更努力一点,就像爬楼一样,不断往上爬,才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还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妈妈总是默默地为我们付出,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就会更加懂得感恩妈妈。古诗词故事就像一个个小老师,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给我们智慧,给我们力量,还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第六章从古诗词故事中汲取古人智慧

从古诗词故事里呀,我们能汲取到很多古人的智慧。就拿诸葛亮的《诫子书》来说吧,“夫君子之行,静以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