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课教案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NO:18(07)
实验项目: 实验七:碳酸钙(CaCO3)含量的测定(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化工实训楼203分析化学实验室
实验班级:应用化工技术08(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熟悉EDTA的配置与标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EDTA的滴定方法和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3.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使用。
4.了解络合滴定中缓冲溶液的作用。
实验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EDTA的滴定方法和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难点:EDTA的标定原理。
实验方式与手段: 学生实验
实验主要设备与工具:
1. 仪 器
50mL酸式滴定管 500mL试剂瓶 250mL容量瓶
250mL锥形瓶 25mL移液管 烧 杯
量 筒 玻 棒 滴管等
2. 药 品
EDTA固体、碳酸钙、氨缓冲溶液、三乙醇胺(1+3)、铬黑T、氢氧化钠(100g/L)。
参考资料:王红云主编,《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实验教学过程:
一、 实验原理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由于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1:1型螯合物,故常用作配合滴定的标准溶液。
标定EDTA溶液的基准物有,Zn,ZnO,CaCO3,Cu,Bi,MgSO4·7H2O,Ni,Pb等。通常选用的标定条件应尽可能与测定条件一致,以免引起系统误差,如果用被测元素的纯金属或化合物作基准物质,就更为理想。常见用纯金属锌作基准物标定EDTA,可以用铬黑T作指示剂,用氨缓冲溶液,在pH=10进行标定。也可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六亚甲基四胺调节酸度,在pH=5~6进行标定。
实验原理
滴定前:(蓝)=(酒红色)
滴定:=
终点时:=(蓝色)
以为基准物,钙指示剂,用控制。
二、实验步骤
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配制EDTA溶液400mL。
根据
称取3.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于500mL烧杯中加200mL水,温热使其溶解完全,转入聚乙烯试剂瓶中,用水稀至400mL摇匀。
2、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干燥过的0.4~0.5g,用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慢慢滴加1:1HCl 5mL使其溶解,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计算其准确浓度。
3、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用CaCO3为基准物质,铬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
移液管准确平行移取25.00ml Ca2+标准溶液三份于锥形瓶中→加一滴甲基红,用氨水中和至红变黄→加10mlNH3-NH4Cl缓冲溶液调节pH值→加入K-B指示剂→用EDTA滴定至蓝色→计算EDTA浓度。
5、碳酸钙(CaCO3)含量的测定
称量0.6克在105-110℃下烘至恒重的试样(精确到0.0002g)置于烧杯中用少量润湿,盖上表面皿,缓缓加入盐酸(1+1)溶液至试样完全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必要时可用中速滤纸过滤,滤液和洗液一并移入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摇匀。移取25.0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ml三乙醇胺(1+3)溶液和25ml水,氢氧化钠(100g/L)溶液20ml,加入少量钙羧酸混合指示剂,此时溶液显酒红色,用0.02mol/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EDTA)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平行测定三次。
CEDTA×VEDTA×MCaCO3/1000
CaCO3% = —————————————×100%
m× 25.00/250
6、数据记录:
记录表1:
1 2 3 V(EDTA)/ mL V(空白)/ mL c(EDTA)/mol/L EDTA溶液平均浓度/mol/L 极差/mol/L 相对平均偏差 记录表2:
次数
内容 1 2 3 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第一次读数) 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第二次读数) 试样的质量m (g) EDTA标准溶液的溶度c (mol/L) 量取试样体积(ml) 滴定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ml) 空白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ml) 实际滴定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ml) 试样中被测组分含量(%) 平均值 (%) 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 三、注意事项:
指示剂的选择
较多选用金属指示剂,适用的指示剂至少要同时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a.指示剂要能与待测离子形成足够稳定的络合物,其稳定性又必须小于该离子与EDTA标准液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
b.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与指示剂金属络合物的颜色应有十分明显的区别,以利于辨认。
c.有些指示剂在溶液中很不稳定,若使用最好是固体;有些指示剂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