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肇庆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题
高三理科综合(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小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分类的功能
B.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 “车间”
C.叶绿体内含有遗传物质
D.细胞内整个呼吸作用过程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2.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这是因为
A.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时空性 B.由于细胞分化而丧失了全能性
C.细胞经过多次分裂而丧失了全能性 D.不同细胞所含的基因不同
3.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为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育种工程
4. 前不久,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以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各种基因的频率都将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发生定向的变化
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
5.人患急性胃肠炎,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
A.失水过多 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
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Ca2+减少 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
6. 外来物种入侵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可能出现的是
A.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B.其种群数量增长完全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C.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D.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者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24.下列对暗反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类囊体基质中 B.氧气在暗反应中被释放
C.五碳化合物是暗反应的中间产物 D.每一步反应都要有酶的参与
25.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三、非选择题:
26.(14分)材料分析:
夏天,煮熟的食品很快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曲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的细菌造成的。他准备了甲乙两组瓶子,把新鲜的、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组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组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组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两瓶内的肉汤。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过了很长时间,瓶内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作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分析以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每空2分)
(1)最初引起巴斯德思考并设计了本实验的现象是: 。
(2)提出的问题是: 。
(3)实验中,甲组瓶为__________组,乙组瓶为_________组。
(4)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次煮沸? 。
(5)实验研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 。
(6)得出的科学结论是: 。
27.(16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①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和 构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