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xcel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第一课时).doc

发布:2016-08-25约2.1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xcel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第一课时) 课题名称 工作表数据的运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教师 知识目标 熟悉公式的基本组成 掌握公式的创建、修改、复制等方法 能力目标 1、灵活运用公式进行数据的分析、运算 2、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间团结协助能力。 2、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 1.公式与表达式的创建与复制。 2.公式的复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知识回顾 【复习回顾】 叙述上节课所学内容 1. 行(或列)的插入 2. 填充柄的使用 1.插入一列 2.利用填充柄进行内容复制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掌握的内容,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准备 二、导入 【展示课题】 运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完成“参加活动总人数”的统计。 思考 操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乐“教”变成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学习新知识(表达式的使用) 【出示目标】 1、公式的创建。 (公式的组成由“运算符”和“运算数”及“=”号开始) 2、公式的复制。 (填充柄的使用) 3、保存工作簿 1.尝试操作 2、观察同学和教师的演示 3、积极思考什么情况下使用填充柄,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 4、比较表达式与普通的数字计算的优缺点 5、不连续单元格的复制公式的复制。 简单的操作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复杂的操作由教师演示,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调动起学生互助学习的积极性。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同学和老师的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 【演示过程】 1. 打开学生课外活动表1 2. 在单元格F3中输入“=” 3. “C3+D3+E3” 4、使用填充柄快速实现公式的复制。 5、不连续单元格公式的复制 四、学习新知识(函数的使用) 【出示目标】 介绍函数的使用 (1)、使用工具栏中的f(x) (2)、插入——函数 学生操作合计的运算(可能会用表达式的方法) 尝试用简便办法去解决问题 使用函数完成合计的统计。 使用填充柄快速实现公式的复制。 【演示过程】 1、学生完成合计的操作。 2、利用函数 (1)、插入-----函数 (2)、选择常用函数“SUM” (3)、输入地址(或选择单元格) (4)、确定 3、保存工作簿并退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 【巡回指导】 1.注意总结学生出错较多的操作 2.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参照课本上的例题独立完成操作。 通过独立练习,使每位同学都能独立完成给出的任务,实现本节课的基本目标 【反馈】 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示指出学生易犯的错误 改正操作中的失误 反思自己操作中的失误,锻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 【分层次探究教学】 1、求每项活动的平均人数。 2、给出课本P165页实践1习题表格(商品销售统计表),让学生独立完成实践1 有能力的同学完成二题后指导其他同学完成习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举一反三,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加以介绍和评价 1.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作品 2.介绍和自评作品 3.同学之间互评 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分层次探究教学 【综合提高】 1.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思路 2.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积极探询新的解决问题方法 思考相同的结果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自动求和按钮)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七、交流评价 【总结与反馈】 1.小结本节课内容(出示知识点) 2.总结并肯定学生的练习情况 3.展示部分学生的上交的作品并进行点评,以及发现其成功之处,并鼓励继续发展。 4. 展示下节课的新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下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1.回顾一节课的收获 2.保存并退出文件 3.思考可以通过什么操作可以实现新任务。 4.评价同学的作品。 通过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 八、引导提高 布置任务出示练习题 介绍下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尝试完成 学生可以达到第一个统计,但使用填充柄公式复制出现了新问题,激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学生组织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 巧妙设计任务和探究题,让学生有事情做,并且愿意去做、会做,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