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 金属部分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结构与表征》考试大纲
金属部分:
钢铁热处理有何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定义: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特点:热处理区别于其他加工工艺如铸造、压力加工等的特点是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
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固态下发生相变的材料,不发生固态相变的材料不能用热处理强化。
典型钢的普通热处理有哪些方法,适用范围如何?
1、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炉冷)的热处理工艺。如a、完全退火: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去除内应力,主要用于亚共析钢铸、锻件;b、不完全退火:细化组织,降低硬度,主要用于中、高碳钢及低合金钢内的锻、轧件,组织细化程度低于完全退火;c、去应力退火:消除内应力,使之达到稳定状态,主要用于铸件、焊接件、锻轧件及机加工件。对于过共析钢,必须采用正火消除网状渗碳体及其他组织缺陷后,才可采用这种退火法;
2、正火: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度,共析钢加热到Ac1+30-50度,过共析钢加热到Accm+30-50度保温后空冷的工艺。适用范围:① HYPERLINK /s?wd=%E4%BD%8E%E7%A2%B3%E9%92%A2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低碳钢:提高硬度,改善加工性能,防止机加工粘刀,降低表面粗造度值;② HYPERLINK /s?wd=%E4%B8%AD%E7%A2%B3%E9%92%A2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中碳钢和合金钢: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淬火做好准备;③高碳钢和高合金钢:消除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准备;④渗碳钢:消除渗层中的网状碳化物;⑤锻件和铸件:消除不正常组织(如粗晶等);⑥要求不高的碳钢:消除不正常组织(如粗晶等);
3、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Vk速度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如a、单介质淬火:在单一冷却介质(如水、油、空气等)中淬火,达到硬度、强度等要求,为最常用的方法;b、双介质淬火:在两种淬火介质(如水—油、水—空气、油—空气等)中淬火,保证足够的淬硬层,避免淬裂,减少变形,适用于中、高碳钢零件和合金钢大型零件;c、分级淬火:先淬入浴槽中,使零件内外温度都达到浴槽介质的温度,然后再淬入另一种冷却较缓慢的介质,减少变形和开裂,适用于形状复杂、变形要求严格的零件,包括尺寸较小的合金钢、碳钢零件,尺寸较大零件或淬透性差的钢种;d、 固溶处理:将其他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适用于沉淀硬化不锈钢、马氏体时效钢。
4、回火: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工艺。如a、低温回火:150~250℃回火,获得回火马氏体组织。目的是在保持高硬度条件下,提高塑性和韧性,适用于超高强度钢、工模具钢、量具、刃具、轴承及渗碳钢;b、中温回火:350~500℃回火,获得托氏体组织。目的是获得高弹性和足够的硬度,保持一定的韧性,适用于中温超高强度钢、弹簧、热锻模具;c、高温回火:500~650℃回火,获得索氏体组织。目的是达到较高强度与韧性良好配合,适用于结构钢零件、渗氮件预备热处理;d、时效: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金属间化合物,提高硬度、强度;
5、渗碳:增加表面碳含量,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及抗疲劳性能,碳氮共渗与渗碳相似,但渗入温度略低,渗层较浅,变形较小,用于心部有一定强度和良好韧性而表面要求高硬度(HRc58~64)的场合,还用于提高耐磨性或疲劳性能的场合。主要用于齿轮、销类和轴类。
说明共析钢的完全奥氏体化的过程。
定义:奥氏体话是指在临界点以上加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过程:
第一步 奥氏体精河形成:首先在alpha与Fe3C相界形核;
第二步 奥氏体晶核长大:gama晶核通过碳原子的扩散想alpha和Fe3C方向长大;
第三步 残余Fe3C溶解:铁素体的成分、结构更接近于奥氏体,因而先消失。残余的Fe3C随保温时间延长继续溶解直至消失;
第四步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Fe3C溶解后,其所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马氏体是硬而脆的相;
错,高硬度是马氏体性能的主要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随着含碳量增加,其硬度增加。而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其亚结构的形式。针状马氏体脆性大,而板条马氏体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速越大,所得马氏体的硬度越高;
错,V 为CCT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即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时的最小冷却速度。马氏体硬度取决于含碳量,与冷却速度无关
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越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