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常见传染病.ppt
№1:氧氟沙星1-3ml/只;或氨苄青霉素0.5-1g。№2:强力水肿灵1-2ml/只,每天2次,连用2天。№3:红霉素30万-60万IU、10%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稀释后;并配合应用地塞米松2.5-5mg、Vc0.5-1g混合,一日2次。№4:病初采用亚硒酸钠、VE及对症治疗,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处方推荐MVMMM第53页,共62页,星期六,2024年,5月①治疗:在出现腹泻病猪后立即对全窝用药物预防治疗,可减少损失。②预防:利用分离的致病菌株制备的抗血清或经产老母猪的血清对初生仔猪进行注射或口服,可减少疾病的发生。③应用疫苗预防有一定效果。目前我国利用生物技术研制成功的预防仔猪大肠杆菌腹泻K88-LTB基因工程活菌苗(简称MM活菌苗)通过免疫母猪,可使新生仔猪得到保护。在产前30-40天和15-20天各注射一次,每次5ml。在产前15天用仔猪黄痢、白痢基因工程疫苗免疫1次,可使仔猪免受大肠杆菌侵害。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治第54页,共62页,星期六,2024年,5月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的发生有季节性,我国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在新发病猪群,几乎全部猪只均可感染发病,在老疫区则呈地方流行。病原及流行第55页,共62页,星期六,2024年,5月出现仔猪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呕吐,接着出现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或发白色架子猪、肥猪及成年公母猪主要是食欲减退或消失,水样腹泻,粪水呈黄绿、淡灰或褐色,混有气泡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3~7天病情好转随即恢复,极少发生死亡临床症状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有时有出血点;小肠肠壁菲薄而缺乏弹性,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凝乳块;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肿,淋巴管内缺乏乳糜病理变化第56页,共62页,星期六,2024年,5月特征病变病猪腹泻后驱沾满粪便胃底充血出血胃内充满凝乳块第57页,共62页,星期六,2024年,5月综合防治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可供治疗。停食或减食,多给清洁饮水或易消化饲料,小猪进行补液、补液盐等措施,有一定良好作用。此病发病率很高,传播快,一旦发病,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效果不大。加之康复猪可产生一定免疫力,猪只发病流行后即可停止。可试用TGE弱毒疫苗通过粘膜免疫预防。妊娠母猪产前45d及15d进行肌肉和鼻内各接种1ml,仔猪出生后通过初乳获得保护。未接种TGE疫苗且受本病威胁猪群的仔猪,在生后1-2日龄进行口服接种,4-5d产生免疫力。第58页,共62页,星期六,2024年,5月猪高热综合征由两种以上病原引起的,以高热、呼吸困难、感觉丧失,内脏肿大、充血出血坏死为特征的高度传染性及致死性的疾病病原: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渗出性皮炎(葡萄球菌病)、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霉玉米中毒、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病原混合感染第59页,共62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临床症状:精神萎靡,食欲降低或废绝,体温达41℃,眼睛有泪斑,分泌物增多,呈结膜炎症状,并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耳发绀,四肢、腹部等身体多处皮肤有紫红色大片斑块或有出血点,手压不褪色;病后期拉黄色水样粪便,尿少而混浊,颜色深黄,濒临死亡的猪出现划水样神经症状,并有关节炎,难以站立;大猪有便秘现象,粪便秘结,呈球状病理变化:皮肤出血、充血或坏死,呼吸困难、呼吸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初期兴奋,呼吸加快,后期抑制,出现心力衰竭,运动失调,痉挛,昏迷,感觉丧失。蛋白尿、水肿第60页,共62页,星期六,2024年,5月综合防治首先要搞好防疫对蓝耳病,后备母猪及公猪于断奶后肌肉注射蓝耳病病毒疫苗2毫升,间隔1个月后再注射2毫升;经产母猪在配种前20-30天注射1次,产前15-20天再注射1次,每次都要深部肌肉注射2毫升;成年公猪每半年注射1次;3周龄以上仔猪注射2毫升。对伪狂犬病,1月龄以上猪每头注射2毫升,公、母猪于配种前20-30天注射3毫升,产前15-20天再注射1次。对乙脑,经产母猪和成年公猪每年5月份注射1次,注射2毫升;青年公、母猪间隔10-15天再注射1次。对猪瘟,种公、母猪每年免疫两次,在配种前1周接种;仔猪在21-30日龄和60-65日龄各注射1次猪瘟单苗其次对因治疗采用猪瘟高免血清蓝耳消、914干扰素抗病毒:双黄连、病毒灵、黄芪多糖、头孢噻肟钠等最后对症治疗可在猪饲料中添加防霉剂,防止霉饲料中毒猪排干粪、不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