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优质课原创课件配套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9 伶 官 传 序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点;理解积累原、恨、其、乃、纳、何其、函、忽微、逸豫、与、其等的义项和用法;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
2、 情感目标:理解“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3、 操作目标:培养筛选主要观点、信息的能力,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能力。 2、体会作者感情,反复诵读文章,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
3、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揭示教学目标
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句式,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写作目的。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历时53年的五代十国期间,有两位擅长填词度曲的亡国之君,一位是南唐后主李煜,我们刚学过他的《虞美人》《浪淘沙》;一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如梦令》(见投影)。这首小令,抒情细腻,意境优美,写出了宴会中“舞鸾歌凤”的欢乐和别“伊”时“和泪相送”的凄苦,回忆起来,真是如梦一般。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解读,这首小令也是一代君王、一个王朝命运的写照。今天,让我们随着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去走近庄宗,探究他人生悲剧的根源。?三、学生自主探究及讨论
解题,了解作者。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欧阳修。 (学生交流,师补充)
2、解题: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二)初读课文。
师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体会文章感情基调,画出中心论点。
(三)研读课文。
1、研读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明确“原”字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回答)
(3)师小结并板书: 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论证:以后唐庄宗为例 (例 证)
2、研读第二、三段。 (1) 请学生自读指出重要字词句。
(2) 请学生做示范朗读,并总结语气。 (教师引导:晋王的临终遗言,应该是语重心长,遗恨未消) (3)问: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持什么态度? (教师引导: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是恭恭敬敬,兢兢业业。)(4)问:这些态度可以从庄宗对待哪样事物看出? (答:从他对待晋王的遗矢可以看出。)(5)请同学们划出本段中与矢有关的、能体现庄宗恭敬的动词. (重点:受、藏、请、盛、负、纳)(6)学生根据相应语气集体朗读。2、分析、朗诵第三段。(1)请学生指出重要字词句。
(2)先让学生朗读开头两句话,思考它们构成什么关系?从哪两个关键词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构成对比关系,关键词是盛和衰。) (3)问:大家找找看第一句哪些字词可以表现盛的气势? (生答:系、函、入、还、告、盛、壮哉) 师提示:既然这些字词是表现盛的气势的,所以读的时候就应当重一点;还要讲究语气连贯,例如,“方”是正当的意思,所以应该管到“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4) 相应的,第二句中,“及”管到哪里? (引导:到“泣下沾襟”) (5)师小结这两句内容及朗读要求(见课本)在点明语气和重音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适当提示,如“何其衰也”,最后两字应适当拖长。最后请学生集体朗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6)以上两句形成了强烈反差,盛的时候是那么强大,但是却一下子衰败了,什么原因呢?作者似乎给出了两个供选择的理由: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A、请学生翻译,重点是抑(或者)、本(推究)、自(由于)。 B、这两句是问句,那么作者真的是有疑问吗?还是有明显倾向的? (这一问比较简单,学生应该能回答出,欧阳修倾向于后者,就是庄宗的盛衰都是由于人事.) ?(7)师小结:这里,作者用两个反问句作结,前一句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回顾了第一段“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后一句则回顾了第一段“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既是给庄宗作结论,?也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为了更充实这一论点,作者紧接着引《尚书》的话“满招损,谦得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这就把“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