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设计》笔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互动关系所形成的。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用之;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用之。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可以认为,地板、墙壁、天花板是限定建筑空...
《外部空间设计》的笔记2012年07月15日 16:17:20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互动关系所形成的。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用之;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用之。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可以认为,地板、墙壁、天花板是限定建筑空间的三要素。
外部空间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地面和墙壁是极其重要的设计要素。
外部空间首先是从限定自然开始的,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意大利的广场,不单单是与它同样大小的空地,它是生活的方式,是对生活的观点。
——《意大利建筑》
意大利内外空间可以转换的可逆性,把用地当做建筑考虑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逆空间的概念
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关心,这是自然的,可是,就连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要同样程度地关心。换句话说,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时,或再换句话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座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外部空间的形成—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Positive space 西方油画 饱满充实
Negative space 东方水墨 留白扩散
空间的积极性即指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收敛性);消极性即指自然性的无计划性的(扩散性)。
日本庭院是人工技术创造的经过加工的自然缩图。龙安寺庭院
渗透性的概念
日本庭院的借景手法,将内外空间过渡并融合,使内空间不独立与外空间,而是互有渗透。
当建筑只有一幢时,建筑成为雕塑式的,纪念碑式的。建筑达到两幢时,二者之间就开始有封闭的干扰力量起作用。
由于建筑从一幢成为两幢,从两幢成为群体,或是由于平面布置上有复杂的凹凸,那么建筑外部存在的空间就容易成为积极空间。
人类最初想到的所谓纪念性,就是比其他形象更鲜明地孤立的东西,是由方尖碑或纪念塔那样垂直的因素和包围它的空间所形成的
第二章 外部空间的要素
1.尺度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One-tenth theory)。
e.g. 日本房间按空间大小分类 一席=2*1m
所谓“四张半席文字”的成为,男女在此面积内生活,小巧亲密宁静,即给予romantic印象的沉默语言。
外部空间如果要求谋求相同效果,尺寸用此理论,每边为21.6~27米的外部空间。这时正好包含着可以互相看清脸部距离的广度。故此空间内人可看清对方,也就创造出舒适亲密的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e.g. 与可识别人脸的距离吻合,为使用尺寸。大空间内单调墙壁连续很长,街道等就会形成非人性的。在每20~25米布置一个庭院,或改变橱窗状态,或在墙上做突出物,用各种办法为外部空间带来节奏感。广场每隔20米布置花坛和灯具,设施采用模数制布置,是使外部空间接近人的尺度的一种尝试。
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把这一尺度的坐标网格重合在图面上,就可作为实感而估计出空间的大体广度。
2.质感
随着距离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墙面的质感会渐渐变淡。距离更远(120m)沟槽的质感也会失效。作为面的存在开始大大增强。
e.g.联合国大厦(柯布西耶)立面——分格大理石饰面
粗野主义——混凝土朴素立面——由于视觉问题不受居民欢迎
重复质感——近距离为材料质感,略远些为材料模块体现的质感。(碎石质感与随时预制板的接缝产生的质感)
第三章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1.外部空间的布局
即对“没有屋顶的建筑” 进行地面设计,平面布局。
外部空间:除人之外的领域
只限于人的领域:运动空间 停滞空间
平面布局应从功能出发,兼合方向性、引导性、连续性、整体感进行考虑。
e.g.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峡谷花园”
愉快的步行距离——300米
2.空间的封闭
即对“没有屋顶的建筑” 进行墙面设计,立面变化。
关于封闭性——阴角比阳角更具有封闭性,空间的严谨与紧凑感随机形成。
讨论空间封闭性时,应考虑墙的高度和人眼高度的关系。
30cm、60cm、90cm —— 勉强区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