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因而可以被看做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变动可能由于实际利率或通货膨胀变化同方向变化,通货膨胀率1%的上升引起名义利率1%的上升的现象。
3.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忽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吃亏了。(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做出反应)
4.效率工资:为了增加工人的生产力,企业支付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的速率超过人民收入的增长速率,它们是百分比的对比,不是量的对比
6.庇古效应: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
7.货币中性: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8.名义利率:是指包括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金融机构公布或采用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9.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苦难所引致的失业
10.实际汇率:又被称为贸易条件,是两国产品的相对物价,是剔除两国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实际汇率能反映不同货币实际购买力水平,并可用来衡量两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
11.实际利率:是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12.小国开放经济:一个简化的有对外贸易的区域宏观经济系统模型。在做个饭模型中商品价格是由外部经济给定的。小国开放型经济是相对于大国开放型经济实体发展而来的,小国开放经济形式主要是指该国本身具有的经济量及经济发展的实体成分并不是恒大,多半这与一个国家的国土有直接的关系。
13.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当时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分位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经济理论研究实际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即产量是由制度,资源,技术封实际因素决定的,与货币无关。货币理论说明物价水平的决定,即我们所公认的货币数量论。宏观经济学中认为是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14.实际变量:实际变量不包含价格变动因素,名义的包含;把名义变量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就是实际变量。
15.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的社会总需求,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
计算题
一国财政支出为8 000 亿美元, 税收8 000 亿美元, 出口为7 000 亿美元,进口5 000 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5,自发消费为1 000 亿美元,边际投资倾向为0.3,自发投资为1 200 亿美元。试求该国的国民收入。
解:有题意可知:
C=1000+0.5X(Y-T),I=0.3X(Y-T)+1200
G=8000,X=7000,IM=5000
由Y=C+I+G+X-M可知,
Y=1000+0.5X(Y-8000)+0.3X(Y-8000)+1200+8000+7000+5000
Y=29000亿美元
即均衡的收入为29000美元
2.考虑有三种投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K 是资本(机器数量)、L 是劳动(工人人数)、H 是人力资本(工人中大学毕业生人数)。生产函数为:
(1)推导出劳动的边际产量。人力资本量的增加如何影响劳动的边际产量?
解:生产函数对L求导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MPL=dY/DL=1/3 K1/3H/1/3L-2/3
人力资本的增加将提高每个人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边际产量
推导出人力资本的边际产量的表达式。人力资本量的增加怎样影响人力资本的边际产量?
解:生产函数对H求导可得出人力资源的边际产量MPH=dY/dH=1/3 K1/3 H-2/3 L1/3,人力资本的边际产量将随着人力资本的增加而降低
(3)支付给劳动的收入份额是多少?支付给人力资本的收入份额是多少?在这个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中。你认为工人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