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安全服务的层次模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络安全模型结构2.4 网络安全模型结构2.4.1 OSI安全服务的层次模型ISO/OSI定义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共分为七层,即:(1) 应用层:与用户进程的接口,相当于做什么?;(2) 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相当于对方看起来像什么;(3) 会话层:会话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相当于轮到谁讲话,从何处讲;(4) 传输层:端到端可靠的数据传输,相当于对方在何处?;(5) 网络层:进行分组传送,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相当于走哪条路可到达对方;(6) 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的传送帧,相当于每一步该怎么走?;(7) 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输比特流(bit),相当于怎样利用传输媒体?图2.3 安全服务的层次模型为了适应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计算机专业委员会根据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制定了一个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包括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该模型主要解决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与保密问题,如图2.3所示。2.4.2 OSI安全服务针对网络系统受到的威胁,OSI安全体系结构要求的安全服务是: (1)对等实体鉴别服务。在两个开放系统同等层中的实体建立连接和数据传送期间,为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而规定的一种服务。这种服务防止假冒或重放以前的连接,即防止伪造连接初始化类型的攻击。这种鉴别服务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2)访问控制服务。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非法使用系统资源。这种服务不仅可以提供给单个用户,也可以提供给封闭的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 (3)数据保密服务。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的泄密。具体包括: l 连接保密:即对某个连接上的所有用户数据提供保密。l 无连接保密:即对一个无连接的数据报的所有用户数据提供保密。l 选择字段保密:即对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用户数据的一些经选择的字段提供保密。l 信息流安全:即对可能从观察信息流就能推导出的信息提供保密。(4)数据完整性服务。防止非法实体(用户)的主动攻击(如对正在交换的数据进行修改、插入,使数据延时以及丢失数据等),以保证数据接收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具体包括: l 可恢复的连接完整性:该服务对一个连接上的所有用户数据的完整性提供保障,而且对任何服务数据单元的修改、插入、删除或重放都可使之复原。l 无恢复的连接完整性:该服务除了不具备恢复功能之外,其余同前。l 选择字段的连接完整性:该服务提供在连接上传送的选择字段的完整性,并能确定所选字段是否已被修改、插入、删除或重放。l 无连接完整性:该服务提供单个无连接的数据单元的完整性,能确定收到的数据单元是否已被修改。l 选择字段无连接完整性:该服务提供单个无连接数据单元中各个选择字段的完整性,能确定选择字段是否被修改。(5)数据源鉴别服务。这是某一层向上一层提供的服务,它用来确保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它为上一层提供对数据源的对等实体进行鉴别,以防假冒。 (6)禁止否认服务。防止发送数据方发送数据后否认自己发送过数据,或接收方接收数据后否认自己收到过数据。该服务由以下两种服务组成: l 不得否认发送:这种服务向数据接收者提供数据源的证据,从而可防止发送者否认发送过这个数据。l 不得否认接收:这种服务向数据发送者提供数据已交付给接收者的证据,因而接收者事后不能否认曾收到此数据。2.4.3 OSI安全机制为了实现上述各种OSI安全服务,ISO建议了以下8种安全机制: (1) 加密机制。加密是提供数据保密的最常用方法。按密钥类型划分,加密算法可分为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密钥两种;按密码体制分,可分为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算法两种。用加密的方法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除了会话层不提供加密保护外,加密可在其他各层上进行。与加密机制伴随而来的是密钥管理机制。 (2) 数字签名机制。数字签名是解决网络通信中特有的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通信双方发生争执时可能产生的如下安全问题: l 否认:发送者事后不承认自己发送过某份文件。l 伪造:接收者伪造一份文件,声称它发自发送者。l 冒充:网上的某个用户冒充另一个用户接收或发送信息。l 篡改:接收者对收到的信息进行部分篡改。(3) 访问控制机制。访问控制是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决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是否合法。当一个主体试图非法使用一个未经授权使用的客体时,该机制将拒绝这一企图,并附带向审计跟踪系统报告这一事件。审计跟踪系统将产生报警信号或形成部分追踪审计信息。 (4) 数据完整性机制。数据完整性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数据单元的完整性,另一种是数据单元序列的完整性。数据单元完整性包括两个过程,一个过程发生在发送实体,另一个过程发生在接收实体。保证数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