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对应学生用书P180—P182
A组
1.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意义是(D)
①降低叶片的温度,避免阳光灼伤 ②促进根系吸收水分和水分向上运输 ③促进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向上运输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2.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D)
A. 降低空气的温度
B.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D.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3.如图所示,把两根枝条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其中乙枝条去除部分叶片,两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天平平衡。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B)
(第3题)
A. 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B. 天平指针向右偏
C. 天平指针向左偏 D. 无法确定
4.取甲、乙两根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第4题)
A. 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 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 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 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5.阳光下,一棵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D)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6.灌溉不久的植物,气孔开闭和蒸腾作用的情况是(B)
A. 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加强
B. 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加强
C. 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减弱
D. 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减弱
7.如图A、B、C所示为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第7题)
(1)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的装置是B。
(2)装置A和C产生错误的原因是A盆植物缺少叶片,实验现象不明显;C盆泥土中的水分也要蒸发,实验数据不准确。
8.如图为某植物叶片气孔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8题)
(1)图中①所示的细胞为保卫细胞。
(2)在夏日正午的烈日下,植物叶片有时会发生卷缩,此时叶片上的气孔状态应如图B(填“A”或“B”)所示。
B组
9.如图所示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D)
(第9题)
A. 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 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 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 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解析】 根所吸收的水,约99%是供植物蒸腾作用消耗,还有约1%是供植物光合作用等利用,所以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水不只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10.如图所示为向日葵在24 小时内的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时)示意图,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第10题)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解析】 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像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
11.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第11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以下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A树下的气温(T1)、B树下的气温(T2)、阳光直晒下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树干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