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制冷系统各部件 及原理.pdf

发布:2024-08-06约7.3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页2022-4-26内部资料

制冷系统调节站

1)液体调节站的作用是起到向各冷间调节供液量,或进行冷间融霜排液操作。液体调节站

有各冷间的供液阀,和融霜排液阀及排液总阀。

2)气体调节站的作用是调节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量或控制进入冷间制冷剂的过热量。气体调

节站有各冷间的的回气阀和制冷剂热气阀及热气总阀

供液方式

1)直接膨胀式供液制冷系统

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直接向蒸发器供液制冷,吸热气化后直接由制冷压缩机吸入,称为直

接膨胀式供液制冷系统。其流程:高压液体制冷剂~膨胀阀~蒸发器~制冷压缩机吸入。

优点:简单,不需要设置气液分离器,节省投资:缺点:不能均匀供液,且难以控制供液,

因无效气体,影响蒸发器传热效率和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效率。只适用于负荷小的小型冷库和

小型自动化制冷装置。

在氟利昂系统中多采用直接膨胀式供液制冷系统。为避免供液难以控制,使用了热力膨胀

阀供液,这样可以使制冷剂有一定的过热度,不会造成制冷压缩机的湿运行。

2)重力供液制冷系统

利用位置较高的氨液分离器里的液体高度作为液柱静压力,使液体依靠重力作用流入蒸发

器供液制冷,称为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其流程:高压液体制冷剂~浮球阀或手动膨胀阀~氨

液分离器~低压液体制冷剂借助重力由高向低处流进~蒸发器制冷~氨液分离器~制冷压缩机

吸入。

优点:节省阀门,操作简单,因减少无效气体的影响,提高蒸发器传热效率,并保证压缩

机干压行程:缺点;氨液分离器必须紧靠冷库冷间,并在蒸发器上方要求氨液分离器液位

至蒸发器最高一层排管间距为1.5米以上具有一定的压力。

3)氨泵供液

a)下进上出式

优点:供液均匀、蒸发器传热效果好,降温快。缺点:要求循环桶容量应大些,一般直径

为1.2米或1.4米,液柱静压力对蒸发温度有一定的影响,蒸发器油垢不易排出。氨系统多

用于此方式。

b)上进下出式

优点:低压循环桶的容量可小些,无液柱压力对蒸发温度的影响,蒸发器的油垢容易排出。

缺点供液不均匀,蒸发器传热效果较差,降温慢。氟系统一般采用此方法以便于回油。

高压储液器作用

1)容纳冷凝器冷凝后的高压制冷剂液体

2)根据工况,调节系统正常供液

3)具有液封作用,是高低压系统不串气

高压储液器管理

1)正常工作时,放油阀、放空阀应关闭,其他各阀应开启。

2)正常工作时,高压储液桶液位应相对稳定。一般在40%~60%之间,最高不得超过

80%,最低不小于30%。

中冷器的作用

1)把低压机排出的过热气体冷却到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气体,并使流速由10~25米每

秒将为0.4~0.7米每秒,进行油氨分离:

2)通过中冷器蛇形盘管外的低压氨液,是高压氨液再次冷却,从而提高制冷剂单位

质量的制冷量。

中冷器正常操作与管理

第2页2022-4-26内部资料

1)中冷器正常工作中间压力小于0.4MPa,

低压循环桶作用

1)储存制冷系统的低压氨液,供氨泵输送到冷间降温用。

2)起到氨液分离的作用,保证压缩机干压缩运行。

3)制冷系统在无排液桶时,起到排液桶的作用。

4)正常工作时低压循环桶液位控制在30%左右。液位过高,将使压缩机发生湿冲程,

液位过低,将使氨泵不上液,冷间降温困难。

氨泵操作与管理

1)氨泵的作用是将低压循环桶的低压氨液通过氨泵强制输送到冷间蒸发器进行制冷

与降温。

2)氨泵正常运转时,其吐出压力为0.15~0.34MPa,电流约为5A氨泵外壳在常温下,

应有干霜的现象,并且不断融化。

排液桶的作用

1)容纳各冷间蒸发器热氨融霜时的排液,并向各冷间蒸发器供液,承受各冷间蒸发

器和设备的过多氨液,

2)调节氨液循环量

3)低压设备的油可通过排液桶中转放出去。

油管式液位指示剂的操作与管理

1)低压循环桶中常用油管式液位指示剂来指示桶中液位制冷剂的实际高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