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噪声影响评价.doc

发布:2016-04-19约3.5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教学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2、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a.签订委托书,现场勘探,收集资料,包括厂矿建、构筑物理面布置图、所在地区地形图、噪声源分布情况、周围社会环境情况、当地政府对该区域环境功能规划属类情况,加步工程分析和作污染因子识别,确定评价范围和标准,编制评价大纲。 b.将大纲由建设单位报有关环保局审批。 c.审批通过后,开展具体环评工作,如现场监测、类比监测、评细调查、预测模式的计算分析、现状和影响预测分析,提出控制对策,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d.报告书送审,待环保保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方有效。 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一级评价工作: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 3096-93规定(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P63)的0类功能区域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提高(噪声级增量可达5~10dB),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 基本要求: 1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设后各档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噪声级。 5 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也应予以分析。 6 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省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7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二级评价工作: ①对于新建、扩建及政策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 3096-93规定(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P63)的1类、2类功能区域,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量可达3~5dB),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 ②基本要求: 1环境噪声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监测资料。 2噪声预测要给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描述项目建设后各档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预测,并适当分析其它阶段的噪声级。 5 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三级评价工作: ①对处在适用于GB 3096-93规定(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P63)的3类功能区域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 3096-93规定的1类、2类功能区域的小型建设项目,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量在3dB以内),且受噪声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 ②基本要求: 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可着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的种类和数量,其噪声级数据可参考已有资料。 2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作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3 要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效果分析。 三、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噪声部分 ①建设项目概况(主要论述与噪声有关的内容,如主要噪声种类、数量、噪声特性分析等) ②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③采用的噪声标准、噪声功能区和其他保护目标所执行的标准值。 ④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范围、测点分布、测量仪器、测量时段等。 ⑤噪声预测方法,包括预测模型、预测范围、预测时段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 ⑥不同阶段的噪声评价方法和对策。 四、环境噪声评价量: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A计权声级、声功率级、A计权声功率级。 稳态噪声:一般以A计权声级为评价量; 非稳态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Leq,dB)为评价量; 机场噪声: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dB)为评价量。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 噪声环境影响专题报告一般应有下列内容: ①总论。 ②工程概述。 ③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④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⑤噪声防治措施与控制技术。 ⑥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计划建议。 ⑦噪声环境影响评估结论或小结。 六、噪声预测 预测中的声衰减计算方法 噪声随距离的衰减主要有两个方面: 声波的扩散,即波阵面随距离增大,声能分散,声强减弱,称为几何衰减。 声波的吸收(附加衰减),由于介质的粘滞性,热传染性分子驰豫现象等原因,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耗散,称为吸收衰减! 1、关于几何衰减 a.点声源的几何衰减 其波阵面(球面)与距离r的平方成正比,故声强按r的平方反比律衰减。 全空间K=11,lg2=8 距离加倍,Lp衰减6dB。 若声源具有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