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四章-第六章知识点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78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79次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学习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80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81加涅(美)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8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8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84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
85俄国 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86食物叫无条件刺激,铃声由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
87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律与消退律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3高级条件作用律。
88获得律指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被试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消退律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8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在操作性。
90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9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和操作性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对操作性行为的研究更能揭示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规律。
92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
93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4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95布鲁纳(美)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96☆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含的三个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评价。
☆97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98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99奥苏伯尔(美)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0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接受者(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4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6信息流是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2.控制结构
7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8 控制结构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9学习阶段: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
10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1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观点:1知
显示全部